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行尸走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習文寫字,在艱苦的環境下苦讀而有所成就。他在臨終時告誡門徒說:「一個人如果好學,就算死了,也好像還活著一樣。不學習的人,即使他還活著,卻只是個會走動而沒有魂魄的軀殼一樣,徒具形骸而無所作為的人。」後來「行屍走肉」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徒具形骸,毫無生氣,庸碌無為的人。
生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活著的年數。《文選.古詩十九首.生年不滿百》:「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同歸一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同歸於盡」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獨孤及(西元725∼777),字至之,河南洛陽人,唐代散文家。獨孤及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先驅,以儒家典籍為治學方向,長於議論,強調立範誡世,不以詞藻華麗取勝。在〈祭吏部元郎中文〉中,獨孤及悼念猝逝的友人,舉了彭祖與殤子為例。相傳彭祖活了八百歲,殤子則是未成年而死之人,兩人活著的時間雖然差距甚大,最後卻都必須歸於死亡。因此在通達生命的智者看來,死亡不過是人生必經的過程,不需要為此感到嘆息。後來「同歸於盡」演變為成語,用來指一同毀滅或死亡。
打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總結。《紅樓夢》第五七回:「我只告訴你一句打躉兒的話:活著,咱們一處活著。」
活受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活著而遭受苦難。有抱怨或憐憫的意味。元.王曄《桃花女》第二折:「彭祖一百歲,牙齒拖著地,飯也吃不的,教他活受罪。」
人味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生的意趣。如:「飽食終日,遊手好閒,這樣活著真沒人味兒。」
華屋山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華屋,指人生時所住的華美屋宇;山丘,指人死後埋葬的隆起土堆。語本三國魏.曹植〈箜篌引〉:「生存華屋處,零落歸山丘。」後引申為壯麗的建築化為土丘,比喻興亡盛衰的迅速。
蹺辮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俗稱死亡為蹺辮子。根據傳說,在留辮子的時代,人在活著的時候辮子是下垂的,而死後入殮則要編結起來,置於頭部上方,所以蹺辮子就成了死亡的代稱。《官場現形記》第二三回:「誰知他的藥吃錯了,第二天他就蹺了辮子了。」也稱為「翹辮子」。
走骨行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習文寫字,在艱苦的環境下苦讀而有所成就。他在臨終時告誡門徒說:「一個人如果好學,就算死了,也好像還活著一樣。不學習的人,即使他還活著,卻只是個會走動而沒有魂魄的軀殼一樣,徒具形骸而無所作為的人。」後來「行屍走肉」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徒具形骸,毫無生氣,庸碌無為的人。
人事不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失去知覺、意識,沒有行為能力。《紅樓夢》第四六回:「不知如今是死是活。一便是活著,人事不知,叫來無用。」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