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6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25.002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戶限為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陳高僧。俗姓王,名法極,號智永禪師,王羲之孫。善書法,能兼諸體,草書尤勝。 (2) 吳興:地名。在江省境之北,位太湖西南。 (3) 瓮:音ㄨㄥˋ,即「甕」,一種口小腹大,用以盛東西的器具。 (4) 石:音ㄉㄢˋ,計算容量的單位。 (5) 戶限:門檻。即門下橫木,以分別內外。 (6) 瘞:音|ˋ,掩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國名:(1)周成王封熊繹於楚,春秋時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領有今大陸地區湖南、湖北、安徽、江及河南南部,後為秦所滅。(2)五代時馬殷所建,為五代十國之一。有今大陸地區湖南及廣西東部等地,後為南唐所滅。
龍飛鳳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來「龍飛鳳舞」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書法筆勢飄逸,或形容字跡潦草零亂。 + 天目山位於江省臨安縣西北與潛縣交接處,有東西兩峰,峰頂各有一池,左右相對,池水清澈冷冽,故名為「天目」。宋代岳珂《桯史》中引錄了一段其他典籍對天目山的描述:「天目山垂兩乳長,龍騫鳳舞到錢塘。」「錢塘」指的是錢塘江,位於江省杭州縣城以南;「兩乳」則應指天目山的東西兩峰。這兩句話描述了天目山氣勢之奔放,峰巒起伏,蜿蜒至錢塘江。後來「龍飛鳳舞」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山勢蜿蜒起伏,氣勢磅礴。
勞燕分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飛伯勞歌〉或成於齊、梁之前,不知其作者及確實年代。伯勞和燕子都是夏侯鳥,主要分布於日本、韓國、大陸地區東北等地。每年七夕過後,北方天氣開始轉涼,食物短缺,牠們就會遷徙到南方的江沿海、臺灣、菲律賓及南洋群島避冬,兩者分布的範圍大致相同,但古代住在華北平原一帶的人,只有在七夕之後的一個多月內,才會看到大量的伯勞和燕子同時飛來。所以他們覺得伯勞跟燕子就像織女跟牛郎一樣,一整年難得見面一次,好不容易碰面了,馬上又要各自南飛。後來「勞燕分飛」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別離,多用於夫妻、情人之間。
無出其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漢書.卷一.高帝紀下》:「賢趙臣田叔、孟舒等十人,召見與語,漢廷臣無能出其右者。」古時以右為尊,故無出其右指沒有能勝過的,為推許之詞。唐.薛用弱《集異記.卷二.王維》:「此生非止音律,至於詞學,無出其右。」宋.蘇軾〈乞相度開石門河狀〉:「而獨畏江水波惡,不敢徑渡,以此知錢塘江天下之嶮,無出其右者。」
杯盤狼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拼音︰láng jí bēi pán釋義︰猶「杯盤狼藉」。見「杯盤狼藉」條。 01.宋.徐鉉〈贈西顧推官〉詩:「狼籍盃盤重會面,風流才調一如初。」 02.金.元好問〈戲題新居二十韻〉詩:「合歡明日召諸鄰,狼籍盃盤從飽吐。」
大刀闊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喻世明言.卷一八.楊八老越國奇逢》:「這普花元帥足智多謀,又手下多有精兵良將,奉命剋日興師,大刀闊斧,殺奔江路上來。」
置若罔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周順昌〈福州高璫紀事〉。 (2) 沈蛟門:沈一貫(西元1531∼1651),字肩吾,號龍江,明江鄞縣人。為人耿介,歷任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頗有盛名。與同事沈鯉不和,多相排擠,後於楚宗、妖書、京察三事處理不公,甚違清議。萬曆三十四年,與沈鯉同罷去官。卒謚文恭。 (3) 郭明龍:郭正域(西元1554∼1612),字美命,明湖廣江夏人。博通典籍,授編修,曾為光宗講官,後為禮部右侍郎,掌翰林院。萬曆年間,妖書事起,禍延正域,去官還籍,命幾不保,後舉朝為之不平,得以倖免。十年後卒於家,追贈禮部尚書、太子少保,謚文毅。 (4) 嘿:音ㄇㄛˋ,沉靜無聲。同「默」。〔參考資料〕 明.周順昌〈福州...
百步穿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注解〕 (1) 楚:國名。周成王封熊繹於楚,春秋時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領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江及河南南部,後為秦所滅。 (2) 養由基:春秋時楚國人,生卒年不詳。善射箭,百步外射柳葉,百發百中。共王時為大夫。晉楚鄢陵之戰,賴其連射連中,阻止晉軍追擊。共王卒,吳侵楚,為急行軍前鋒,司馬子庚繼之。請子庚三處設伏兵,誘敵深入,大敗吳軍於庸浦。 (3) 去:距離。 (4) 百發百中:形容射箭技術高超,亦比喻料事如神;或比喻做事、計謀、用藥等有充分把握,絕不落空。見「百發百中」。〔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史記.卷四.周本紀》
名列前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理百官之長。 (3) 楚國:周成王封熊繹於楚,春秋時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領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江及河南南部,後為秦所滅。 (4) 令典:好的典章法度。 (5) 轅:車前駕牲畜的兩根直木,此指跟隨在主將車轅旁備戰。 (6) 追蓐:追尋可做席墊的草,割之以備用。蓐,音ㄖㄨˋ,草墊子。 (7) 前茅:稱軍中的偵察敵情的哨兵,又稱「斥候」。古代斥候,以旄旌(竿頂以旄牛尾裝飾的指揮旗幟)或茅草為標幟,看到前方的敵人,則舉旌以報告在後面的軍隊戒備。 (8) 慮無:戒備意外。 (9) 中權:中軍制定謀略。 (10) 後勁:後軍精良。 (11) 象物而動:根據旌旗的指揮而行動。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