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討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令人厭煩、不喜歡。《文明小史》第八回:「雖不常時也走過來問他要湯要水,無奈詞色之間,總擺出一副討厭他的意思。」
成群結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眾多人物聚在一起。《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上》:「無奈那雀兒成群結隊價來偷喫穀粟,纔趕得東邊的去,又向西邊來喫。」《三國演義》第九五回:「忽然山中居民,成群結隊,飛奔而來,報說魏兵已到。」也作「成群打夥」、「成群結黨」、「成群結夥」、「成群作隊」。
流離失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難再相見的心情。其中,用「雲被風吹得四處飄蕩,失去了居所」來形容自己飄零的身世和朋友從此分隔兩地的無奈。後來「流離」和「失所」被合用成「流離失所」,用來形容轉徙離散,無處安身。
迫不得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於無奈,不得不如此。《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將為皇帝定立妃后,有司上名,公女為首,公深辭讓,迫不得已然後受詔。」
椎心泣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椎心」是用手捶胸,「泣血」則是哭得極其悲痛,眼中幾乎要流出血來。一個人用手捶胸地哭泣著,心中自然有無限的悲傷,在所引典源中,「椎心泣血」就是李陵用來形容自己的心境。李陵戰敗而降匈奴,非為偷生,忍辱冀求日後復仇。無奈武帝不察,怒殺其母與妻,李陵悲憤之餘,致書蘇武,說︰「我何曾預料到復仇之志未酬,而怨恨已成;計謀還未實現,我的親人已經遭到刑罰而死,這種無奈與痛苦,就是我仰天捶胸泣血的原因啊!」後來「椎心泣血」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哀痛到了極點。
失魂落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喪軀隕命,盡道這倡妓一家是陷人無底之坑,雪填不滿之井了。 〔注解〕 (1) 爭奈:怎奈。如何能奈,無奈。 (2) 姊妹:原指姊姊和妹妹,此稱妓女。 (3) 子弟:原指子與弟,此謂風流子弟,多指嫖客。
明珠入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掌上明珠」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掌上明珠」是捧在手上的一顆明珠,比喻極為珍愛的人或物。晉代的傅玄有一首樂府詩〈短歌行〉描述一名女子被拋棄後悲傷無奈的心境,詩中有「昔君視我,如掌中珠。何意一朝,棄我溝渠。」說情郎以前視我如捧在手掌上的明珠,那樣珍貴,為何突然有一天將我拋棄在溝渠?後來「掌上明珠」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極為珍愛的人或物,亦用於指寶貝兒女,如金.元好問的〈楊煥然生子〉詩:「掌上明珠慰老懷,愁顏我亦為君開。」近代則多指愛女,如《程乙本紅樓夢》第二回:「只嫡妻賈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歲,夫妻愛之如掌上明珠。」
無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7.無奈。宋.柳永〈尾犯.夜雨滴空階〉詞:「夜將闌、燈花旋落。最無端處,總把良宵,祗恁孤眠卻。」
立錐之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蕩寇志》第一六回:「草木有心,何至背恩若此?無奈權臣煽威,四海雖大,無希真立錐之地。」
渙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散漫不集中。如:「軍心渙散」、「精神渙散」。《文明小史》第四八回:「無奈經辦的人,一再失信於民,遂令全國民心渙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