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倒屐相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倒屣相迎」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倒屣相迎」原作「倒屣迎之」。東漢獻帝時,左中郎將蔡邕博學多聞,很受朝廷器重,家裡經常高朋滿座。有一天,蔡邕的僕人通報王粲來訪。蔡邕迫不及待地出迎,竟然把鞋子穿倒了。當時眾賓客皆訝異是什麼人物會讓蔡邕如此匆忙?原來竟是個年幼瘦弱的王粲,滿屋子的人都覺得驚異。蔡邕說:「這位是王府公子,天賦異秉,我自嘆不如,我家收藏的書籍文章,當全部由他來傳承。」後來「倒屣相迎」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熱情迎接賓客。
春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春日的花朵。比喻盛時。《文選.蘇武.詩四首之三》:「努力愛春華,莫忘歡樂時。」《文選.曹植.贈王粲詩》:「樹木發春華,清池激長流。」
背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熟記文句而默誦之。《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衛二劉傅傳.王粲》:「因使背而誦之,不失一字。」《紅樓夢》第七三回:「如今打算打算,肚子內可背誦的,不過只有『學庸』、『二論』是帶注背得出的。」
遺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前人所遺留的陳跡。《文選.王粲.贈文叔良詩》:「先民遺跡,來世之矩。」《紅樓夢》第二回:「去歲我到金陵地界,因欲遊覽六朝遺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製造、造成。同「構」。《文選.王粲.七哀詩二首之一》:「西京亂無象,豺虎方遘患。」
忉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悲傷。漢.李陵〈答蘇武書〉:「異方之樂,秖令人悲,增忉怛耳。」三國魏.王粲〈登樓賦〉:「心悽愴以感發兮,意忉怛而憯惻。」
授人以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將權柄授予他人。《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衛二劉傅傳.王粲》:「所謂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北史.卷三八.列傳.裴俠》:「所謂己操戈矛,寧肯授人以柄?」
板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板、蕩是《詩經.大雅》中的二篇,諷刺周厲王無道、敗壞國家;後用作亂世的代稱。《文選.謝靈運.擬鄴中集詩.王粲詩》:「幽厲昔崩亂,桓靈今板蕩。」《文選.劉孝標.辯命論》:「自金行不競,天地板蕩,左帶沸脣,乘閒電發。」也作「版蕩」。
顯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亡母的敬稱。三國魏.王粲〈為潘文則作思親〉詩:「穆穆顯妣,德音徽止。」
方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兩船相連。《文選.王粲.七哀詩二首之二》:「方舟溯大江,日暮愁我心。」唐.陳希烈〈奉和聖製三月三日〉詩:「錦纜方舟渡,瓊筵大樂張。」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