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徵召。《後漢書.卷三五.鄭玄傳》:「靈帝末,黨禁解,大將軍何進聞而辟之。」《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粲傳》:「太祖辟為丞相掾,賜爵關內侯。」
千篇一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千篇一律」原作「千篇一體」。《詩品》一書,是南朝梁鍾嶸所撰,品評古今五言詩,自漢、魏至梁朝,共一百零三人,論其優劣,分上、中、下三品。這一篇是在品評西晉時代張華的詩作,說明張華的詩風主要是模仿王粲,詩歌的形體講究鋪排對偶,詞藻華美;即使內容平凡,但卻用字斟酌,致力於華美的文字。雖然頗負盛名,然而一些有識之人,還是對於他詩作中兒女柔情太多,風雲慷慨之氣太少而感到遺憾。謝靈運也曾經說過,張華的詩即使有千篇之多,但其實都是同一種風格體式。後來「千篇一律」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事物的形式呆板而毫無變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舉荐、介紹。《左傳.昭公二十年》:「齊豹見宋魯於公孟。」《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粲傳》:「進以謙名公之胄,欲與為婚,見其二子,使擇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席位。通「座」。《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粲傳》:「時邕才學顯著,貴重朝廷,常車騎填巷,賓客盈坐。」
後生可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衛二劉傅傳.王粲》裴松之注引三國魏.文帝〈又與吳質書〉:「今之存者,已不逮矣。後生可畏,來者難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量詞。計算文章或詩作的單位。如:「一篇論文」、「詩三百篇」。《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粲傳》:「著詩、賦、論、議、垂六十篇。」唐.杜甫〈飲中八僊歌〉:「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抒發、排遣。《文選.王粲.登樓賦》:「聊暇日以銷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流悠長。《文選.王粲.登樓賦》:「路逶迤而脩迥兮,川既漾而濟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那、那個、那裡。與「此」相對。如:「彼時」、「彼處」、「厚此薄彼」。《戰國策.趙策》:「彼秦者,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文選.王粲.贈士孫文始詩》:「橫此大江,淹彼南汜。」
忘年之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北齊書.卷三六.邢卲列傳》:「嘗與右北平陽固、河東裴伯茂……等至北海王昕舍宿飲,相與賦詩、凡數十首,皆在主人奴處。旦日奴行,諸人求詩不得,卲皆為誦之,諸人有不認詩者,奴還得本,不誤一字。諸人方之王粲。吏部尚書隴西李神儁大相欽重,引為忘年之交。」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