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痛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哀傷、悲痛到了極點。《文選.李陵.答蘇武書》:「彼二子之遐舉,誰不為之痛心哉!」《舊唐書.卷一九○.文苑傳下.劉蕡傳》:「故臣所以為陛下發憤扼腕,痛心泣血爾。」
厲精圖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憤圖強,力求有所作為。《宋史.卷一六.神宗紀.贊曰》:「不治宮室,不事遊幸,厲精圖治,將大有為。」《清史稿.卷八八.禮志七》:「請一月三朝,以副厲精圖治至意。」也作「厲精求治」、「勵精圖治」、「勵精求治」。
貞風亮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無形?行勁直以離尤兮,羌前人之所有;內自省而不慚兮,遂定志而弗改。欣吾黨之唐虞兮,愍吾生之愁勤;聊發憤而揚情兮,將以蕩夫憂心。往者不可攀援兮,來者不可與期;病沒世之不稱兮,願橫逝而無由。 〔注解〕 (1) 沮:音ㄐㄩˇ,敗壞、破壞。 (2) 成論:定論。 (3) :音ㄇ|ㄠˇ,超越。 (4) 高風:高超的風範。 (5) 忽:輕視、瞧不起。 (6) 務:致力從事。 2、「亮節」:晉.陸雲〈晉故豫章內史夏府君誄〉(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晉文.卷一○四.陸雲》引)於穆府君,遠祖彌光。功濟黎獻,澤洽八荒。披圖承禪,襲化軒唐。洪風既振,遐曜休煌。越殷1>自周2>,紹膺3>遺祉4>...
中原板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國家動蕩不安,十分危急。宋.岳飛〈五嶽祠盟題記〉:「自中原板蕩,夷狄交侵,余發憤河朔,起自相臺,總髮從軍,歷二百餘戰。」
時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現在、眼前。元.王實甫《破窯記》第二折:「雖然是時下貧,有朝發憤日,那其間報答恩德。」《老殘遊記》第三回:「兩邊字畫多半是時下名人的筆墨。」
焚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燒毀。《後漢書.卷七五.袁術傳》:「宮廟焚毀,是以豪桀發憤,沛然俱起。」也作「焚燬」。
邵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雍切磋之後讚歎道:「堯夫,內聖外王之學也!」 事蹟 雍青年時期即有好學之名少年時,邵雍就胸懷大志,發憤刻苦讀書,於書無所不讀。《宋史.邵雍傳》記載:「雍少時,自雄其才,慷慨欲樹功名。於書無所不讀,始為學,即堅苦刻厲,寒不爐,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數年。已而歎曰:『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獨未及四方。』於是逾河、汾,涉淮、漢,周流齊、魯、宋、鄭之墟,久之,幡然來歸,曰:『道在是矣。』」遂不復出。當時有高人李挺之,見其好學不倦,就傳授了他《河圖》、《洛書》、《伏羲八卦》等易學秘奧。邵雍的根基過人,能融會貫通、妙悟自得,終成為一代易學...
靡靡之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靡靡之音」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靡靡之音」原作「靡靡之樂」。韓非是戰國末期的韓國諸公子,他眼見韓國國力衰弱,竭力主張使用刑術法治來達到富國強兵的目標。他屢次上諫韓王,均不受重視,因而發憤著書,即成今日之〈韓非子〉,表達自己的治國理念。其中〈十過〉一章在闡述君王如有十個重大過失之一,就足以亡國,其中一項就是沉溺於音樂享樂中,而忘了國事與應有的禮儀。他舉春秋時期晉平公的事為例,當時衛靈公要前往晉國會見晉平公,經過濮水附近,聽到一曲美妙的音樂,問左右有無人聽過,眾人皆說沒有,衛靈公便請樂師師涓將它譜下來。到了晉國,晉平公設宴款待他,酒酣耳熱之際,衛靈公便要師涓演奏那新譜下來的美樂助興。...
忠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忠誠正直、用以規諫他人的話。《漢書.卷六七.梅福傳》:「若此,則天下之士發憤懣、吐忠言,嘉謀日聞於上。」《三國演義》第一八回:「忠言不入,吾輩必受殃矣!」
高節清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無形?行勁直以離尤兮,羌前人之所有;內自省而不慚兮,遂定志而弗改。欣吾黨之唐虞兮,愍吾生之愁勤;聊發憤而揚情兮,將以蕩夫憂心。往者不可攀援兮,來者不可與期;病沒世之不稱兮,願橫逝而無由。 〔注解〕 (1) 沮:音ㄐㄩˇ,敗壞、破壞。 (2) 成論:定論。 (3) :音ㄇ|ㄠˇ,超越。 (4) 高風:高超的風範。 (5) 忽:輕視、瞧不起。 (6) 務:致力從事。 2、「亮節」:晉.陸雲〈晉故豫章內史夏府君誄〉(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晉文.卷一○四.陸雲》引)於穆府君,遠祖彌光。功濟黎獻,澤洽八荒。披圖承禪,襲化軒唐。洪風既振,遐曜休煌。越殷1>自周2>,紹膺3>遺祉4>...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