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06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苦口婆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黑籍冤魂》第二○回:「雖然有那良師益友,苦口婆心的規勸,卻總是耳邊風,縱有時聽得入耳,自己要想發憤為雄,都是一般虎頭蛇尾。」
啟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誘導開發,使其領悟通曉。語本《論語.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漢.班固〈典引〉:「猶啟發憤滿,覺悟童蒙。」
氣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發憤
苟且偷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發憤圖強、高瞻遠矚、發憤努力
深思熟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深思遠慮注音︰ㄕㄣ ㄙ ㄩㄢˇ ㄌㄩˋ漢語拼音︰shēn sī yuǎn lǜ釋義︰猶「深思熟慮」。見「深思熟慮」條。 01.《漢書.卷八六.何武王嘉師丹傳.師丹》:「發憤懣,奏封事,不及深思遠慮,使主簿書,漏泄之過不在丹。」 02.《歧路燈.第四回》:「像令兄這樣深思遠慮,就是有經濟的學問。」 參考詞語︰精思熟慮注音︰ㄐ|ㄥ ㄙ ㄕㄡˊ ㄌㄩˋ漢語拼音︰jīng sī shóu lǜ釋義︰猶「深思熟慮」。見「深思熟慮」條。 01.《宋史.卷三八○.何鑄列傳》:「願陛下事無大小,精思熟慮,求其至當而行。」
委靡不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鬥志昂揚、神采飛揚、發憤忘食、氣宇軒昂、朝氣蓬勃
勵精圖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憤圖強,力求有所作為。《元史.卷一三六.拜住傳》:「英宗倚之,相與勵精圖治。」《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神宗天子勵精圖治,聞王安石之賢,特召為翰林學士。」也作「厲精圖治」。
磨杵成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宋祝穆所撰寫的《方輿勝覽》中記載著:相傳李白在四川眉州的象耳山求學,學業未成,便中途離去了。在離開的路途上,經過一條小溪,他看到一個老婦人正在磨鐵杵。李白好奇地問老婦人在做什麼,老婦人說她想把鐵杵磨成針。李白深深地為老婦人的毅力感動,於是返回學堂,從此發憤讀書,終於有所成就。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磨杵成針」,用來比喻只要有恆心,努力去做,無論多麼困難的事,都可以成功。
史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並無著述的責任。然而,司馬談和司馬遷明顯不滿足於「拾遺補蓺」。司馬談早有整理上代歷史的計劃,可惜卻「發憤而卒」,臨終前叮囑司馬遷,認為「自獲麟以來,史記放絕。今漢興,海內一統,明主、賢君、忠臣、死義之士」甚多,身為太史令,有完成論載上代歷史的任務。司馬遷在《太史公自序》也指出身為太史的職責說:「且余嘗掌其官,廢明聖盛德不載,滅功臣、世家、賢大夫之不述,隳先人之言,罪莫大焉。」因此,司馬遷一心秉承先人世傳及「述往事以思來者」的責任感,決意撰述《史記》。在《報任安書》中亦透露著述《史記》的目的,他說「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
引錐刺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解釋2 出處3 故事4 補充5 例句6 參考資料 解釋錐,錐子。股,大腿。形容發憤讀書,不敢懈怠。 出處西漢 劉向<戰國策>的<秦策>:「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 故事東周洛陽有個蘇秦,到東方齊國遊學,拜鬼谷先生為師多年,一無成就,生活困難,只好仍舊回家。家裏人譏笑他。蘇秦自己覺得無臉見人,於是重新發憤讀書,埋頭研究。「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後來,終於學成,做了六國的宰相。 補充(1)相似詞: 囊螢照書、口舌成瘡、牛角掛...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