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0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先發制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資治通鑑.卷一○二.晉紀二十四.海西公太和四年》:「太宰恪之子楷及垂舅蘭建知之,以告垂曰:『先發制人,但除評及樂安王,餘無能為矣。』」
井井有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不殆也,炤炤2>兮其用知之明也,修修3>兮其用統類之行也,綏綏4>兮其有文章也,熙熙5>兮其樂人之6>也,隱隱7>兮其恐人之不當也,如是,則可謂聖人矣。 〔注解〕 (1) 猒猒:音|ㄢˋ |ㄢˋ,安靜的樣子。 (2) 炤炤:音ㄓㄠˋ ㄓㄠˋ,明察秋毫的樣子。 (3) 修修:整齊的樣子。 (4) 綏綏:安泰的樣子。 (5) 熙熙:和樂的樣子。 (6) :音ㄗㄤ,善。 (7) 隱隱:憂戚的樣子。
短兵相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短兵接戰注音︰ㄉㄨㄢˇ ㄅ|ㄥ ㄐ|ㄝ ㄓㄢˋ漢語拼音︰duǎn bīng jiē zhàn釋義︰即「短兵相接」。見「短兵相接」條。 01.《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項羽)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 02.《三國志.卷一八.魏書.二李文呂許典二龐閻傳.典韋》:「韋被數十創,短兵接戰,賊前搏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遺忘、疏略。如:「遺漏」。《隋書.卷二五.刑法志》:「彪約所製,無刑法篇;、蕭之書,又多漏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木樁。《左傳.襄公十七年》:「(堅)以杙抉其傷而死。」《南史.卷六七.程靈洗傳》:「齊人並下大柱為杙,柵水中。」
博古通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牆而走,亦莫余敢侮,饘於是,粥於是,以餬其口。其恭儉也,若此。』」孫紇有言:「聖人之後,若不當世,則必有明君而達者焉。孔子少而好禮,其將在矣。」屬臣曰:「汝必師之,今孔子將適周,觀先王之遺制,考禮樂之所極,斯大業也,君盍以乘資之,臣請與往。」公曰:「諾。」與孔子車一乘,馬二疋,堅其侍御。敬叔與俱至周,問禮於老聃,訪樂於萇弘,歷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則,察廟朝之度。 〔注解〕 (1) 南宮敬叔:孔子弟子,孟僖子之子,春秋魯人,生卒年不詳。 (2) 老聃:李耳,生卒年不詳。字伯陽,諡曰聃,春秋時楚國苦縣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主無為之說,後世以為道家始祖。孔子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瘦弱、枯槁。《南史.卷一八.燾傳》:「父卒,居喪五年,不出廬戶,形骸枯悴,家人不識。」
混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社會環境昏亂、黑暗。《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傳》:「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三國志.卷五七.吳書.張溫傳》:「豔性狷厲,好為清議,見時郎署混濁淆雜,多非其人,欲否區別,賢愚異貫。」
十拿九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散亡的淒涼景象。出現「十拿九穩」一語,比較早的文獻可能是明代阮大鋮《燕子箋》第七齣,其中提到有一位叫不退的都吏,專門掌管科考場內試卷編號等事,因此有些考生就會來拜託打點。劇中說到有一位姓鮮于的考生去年也來請託,結果錢是收了,但忙卻沒幫上。這一年,鮮于又上門,請不退務必設法,好讓他今年科考能「十拿九穩」。
妥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穩妥得當。《文選.陸機.文賦》:「或妥帖而易施,或岨峿而不安。」《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這書是杜少卿哥寄來的,說岐為人甚妥帖,薦來給大爺、二爺使喚。」也作「妥貼」。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