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9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7.372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下顛倒、亂。《列子.周穆王》:「水火寒暑,無不倒者焉。」《魏書.卷三五.列傳.崔浩》:「立子以長,禮之大經。若須並待成人而擇,倒天倫,則生履霜堅冰之禍。」
記憶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儲存在記憶體之資訊被意外的更改所造成的誤。為確保儲存在記憶體內資料的完整性,誤控制的能力非常重要。誤的方式可進一步區分為由外在的雜訊干擾所造的軟性誤(soft error),及由記憶體本身硬體故障所造成的硬性誤(hard error)。軟性誤可經由誤更正碼自動更正誤,而硬性誤則必須經由控制器使用隔離方式處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誤脫漏。如:「坊間不良的版本,往往校對粗略,多所漏。」
合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與金屬離子產生合物之試劑。合劑乃與中心離子以配位鍵相結合。合劑若包含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配位原子,在與金屬離子形成合物時,能形成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配位鍵者,則稱為螯合劑。(參見『合物』、『螯合劑』)。
對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與」通常是人們用以評定行為時所用的兩個形容詞。「對的行為」(right acts)或「正確的行為」是人們有義務履行的行為,也就是人們「應該」從事的行為。如說實話即常被視為是對的行為,而被當作一種「義務」;而「的行為」(wrong acts)則是一些被禁止從事的行動,也就是人們所謂「不應該」從事的行為。如說謊即常被視為是一種誤的行為而受到禁止。除了對與的行為外,事實上尚有「可允許的行為」(permissible acts),這些行為既非對也非,既不是義務,也不是被禁止的行為,而是與道德無關,純屬個人的行為。在「可允許的行為」範疇中,有些行為可能超越了義務之上,而成為一種「高度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承認過失。《三國演義》第四五回:「操雖心知中計,卻不肯認。」《文明小史》第二九回:「西卿這番倒著實服他料得不,只自己面子上不肯認。」
2.誤認。如:「他經常認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找出誤的方法和過程。如:「新版軟體偵能力較舊版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更正誤。如:「這份稿子需要校對與改。」
2.改變措施。《楚辭.屈原.離騷》:「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
聖人也有三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品德智慧再高的人,也有犯的時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了。《文明小史》第五四回:「秦鳳梧又把管家叫回來,說是『邊大老爺』不是『邊二老爺』,你別弄了。」《冷眼觀》第一○回:「你只要動了一點或好義或貪利的心,包管就偏偏在你自己手上,不知不覺的將碗下錢數弄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