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拔新領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標新立異」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莊子》一書是戰國時莊周所撰。晉代的向秀曾經替《莊子》作注,可惜還沒完成就死了,郭象接替他完成注釋的工作。同時期也有很多著名學者研究〈逍遙遊〉,但沒有人的見解可以超越他們,直到支道林的出現。根據《世說新語.文學》記載,支道林曾經和馮懷在白馬寺談天,席中聊到《莊子.逍遙遊》。支道林對〈逍遙遊〉這篇的見解新奇獨到,不但「標新理」而且「立異義」,不僅超越了向秀和郭象兩人,更是那些著名學者探索追求不及的。同樣在《世說新語.文學》中另有一篇則載,孫興公對王羲之稱讚支道林說:「支道林拔新領異,胸懷所及,乃自佳。」王羲之剛開始不以為,待親耳聽聞支道林論〈逍遙遊〉,...
泥雪鴻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雪泥鴻爪」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和子由澠池懷舊〉詩是蘇軾給他弟弟蘇轍的一首詩。蘇軾回憶當年與弟弟曾到過澠池,借宿在一所寺廟內,他們曾在寺廟的牆壁上題詩,但如今廟裡的老和尚已經過世,題詩的牆壁也許也崩壞了。蘇軾在詩中寫著:人生的遭遇,就像飛雁踏過雪地留下的爪印一樣,是那麼偶然,鴻雁飛走後,沒有人知道牠的去向。蘇軾感慨自己一生漂泊,仕途不順,境遇就像鴻雁偶然在雪泥留下爪印一樣地飄忽不定,不由得感慨萬千。後來「雪泥鴻爪」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往事所遺留的痕跡。
流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引申為計畫或事情因故半途停止。如:「改革的計畫因有人抗爭而流產了。」
摸象眾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象的外觀有了不同的看法。其實他們摸到的都是象,也都不是象。象在此指佛性,而盲人則是指芸芸眾生,若是有人執著於某些行為或文字才是真正的佛性,就像摸象的盲人一樣,只看到了佛性的一部分,就執著於自己所認知的部分,甚者非議別人看到並非真正的佛性,這樣反而迷失了觀照佛性本質的能力。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盲人摸象」,用來比喻以偏概全,不能了解真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一種野獸。《集韻.平聲.模韻》:「獏,獸名。」
張小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國比較文學學會副理事長。‧寫作風格/走向:  其作品多專精於女性主義及性別論述的文化研究。  並,有人評張小虹為「具典雅傳統女性外貌,卻擁有現代、後現代多元開放新女性之思維」。‧出版作品:  《後現代女人:權力、慾望與性別表演》〈1993〉  《性別越界:女性主義文學理論與批評》(1995)  《慾望新地圖:性別.同志學》(1996)   《自戀女人》〈1996〉  《性帝國主義》(1998)  《性/別研究讀本》(1998)  《情慾微物論》〈1999〉  《怪胎家庭羅曼史》(2000)   《絕對衣性戀》〈2001...
股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股份公司制度下,股票賦予持有人對該公司的所有權。[例]他擁有公司大部分的股權,在股東會議上有很大的影響力。
打帶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棒球賽上指打擊者利用揮棒掩護壘上跑者推進的戰術。[例]在二人出局,一、三壘有人的情況下,他以打帶跑的戰術,護送三壘跑者返回本壘得分。
社會工作師自主管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出席會議時間與社區資源進行交流,把實習學生一起帶來參加活動等。6.讓它過去:有些事情現在碰不得,如有人邀請看電影、吃飯、相親,就一笑置之;暫時擱置某些不會積累的不愉快情緒,如某人很不爽以前某件案例的處理;暫時忘卻無法立即處理的政策、方案、財源、人事問題,如考試制度、學校資源配置等,不可能立即處理的,有空再來解決吧!7.操作社區資源槓桿:社區資源有很多相互關聯,也有利害關係。因此,你不熟悉的資源,可以利用與你相識,或有共識關係的資源協助你去建立關係。見面三分情,不打相識人,就是這個道理。學校社會工作師多與家長會、教師會、...
移天換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驕傲,也逐漸引起眾人不滿。河間王司馬顒上書陳述他的罪狀,司馬冏聽說後非常苦惱,與部屬商議該如何應對。有人建議他將權力讓出來,從事中郎葛旟聽了生氣地說:「趙庶人聽任孫秀,移天易日,當時喋喋,莫敢先唱。」意思即是指當初趙王司馬倫聽信孫秀的話,胡作非為,當時大家都在私底下談論,沒人敢發難,只有齊王身先士卒。如今河間王等人受人挑撥,反而要來對付齊王,大家應該要討伐那些進讒言的人,怎麼反而要齊王屈服他們呢?其中「移天易日」即是指當初趙王司馬倫的篡位亂政,用以比喻奸臣盜弄政權,顛倒是非,欺上瞞下,也作「移天徙日」、「移天換日」等形式。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