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56.248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孫星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 清代學者,字伯淵,一字淵如,號季述,江蘇省常州市人。乾隆五十二年榜眼,嘉慶十年授山東登青萊道。最精詩文,名著海外,與洪亮吉齊名,稱孫洪。深究經史文字昔訓之學,精研金石碑版,工篆、隸、刻印。校刻古書最精。著有平津館讀碑記、寰宇訪碑錄、續古文苑。卒年六十六。乾隆六十年(1795年),授山東兗沂曹濟道。嘉慶元年(1796年)七月,曹南水漫灘潰,在單縣決口,孫星衍與按察使康基田率人奮戰抵禦五晝夜,未釀成大禍。不久,權按察使。嘉慶四年(1799年),丁母憂歸里,浙江巡撫阮元聘其為詁經精舍主講。服闋入都,仍發往山東。嘉慶十...
本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本分。宋.蘇軾〈答張嘉父〉:「示諭治春秋學,此學者本務,又何疑焉?」」
遠距合作學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215):1.設計良好的自我學習教材和適當的互動,有助於增強學習者和學習者之間的感情。2.增強教學者和學習者之間的情感,有助於增強學習動機和興趣。3.適當地增強學習動機,以及適當的安排學習過程和方法,有助於達成學習目標。4.適當地使用媒介增進互動,有助於傳遞和交談某些概念,使學習目標易於達成。 意義Moore (1989)Moore是早期試圖為遠距教育中的互動做出分類的學者之一,Moore於1989年將遠距教學中的互動分為三種型態:學習者與學習...
改絃易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104)是西漢名儒,少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提倡獨尊儒術。著有《春秋繁露》等書。因為他是當時著名的學者,所以漢武帝經常請他在施政方針上提出建議。在〈元光元年舉賢良對策〉(見收於《漢書》本傳)中,董仲舒論到秦末乃至漢初的天下局勢,就像腐朽的木頭,又像糞土所做的牆,雖然君王想要發奮圖強,卻無可奈何,追究其原因,便是國家的制度沒有改變。他又舉更換樂器的弦為例,說明如果應該更換弦而不更換,就算是最好的樂工也無法彈奏,強調如果制度沒有更改,就算有賢人治國,也無法將國家治理得很好。後來「改弦更張」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改革變更,重新做起。
跌而不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蹶不振」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西漢劉向所撰《說苑》一書,記錄軼聞瑣事,雜以議論,以儒家思想為指歸,闡明國家興亡、政治得失之理,以為後世鑒戒。〈談叢〉這篇是各家名言彙編,其中「一噎之故,絕穀不食;一蹶之故,卻足不行」,本於《淮南子.脩務》:「今以為學者之有過而非學者,則是以一飽之故,絕穀不食;以一蹪之難,輟足不行。惑也。」大意是:現在因為有的學者有過錯就詆毀所有的學者,不再學習,就像一旦被飯噎到,便不再吃飯,跌了一跤,就畏縮不敢再向前走。這未免太糊塗了。後來「一蹶不振」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一遭受挫敗,就再也不能振作起來。
意轉心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回心轉意」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朱熹為宋代大儒,門下學生很多,他與學生之間的問答討論,多被收錄在《朱子語類》一書裡。〈訓門人〉一章所錄為朱子對門人的訓示,其中記載了一段他對魏元壽問《大學》的應答。朱子藉著這個機會,對當時的學者批判一番,他說道:當今學者的通病在於「先立私意」、「主張己說」,他們引用聖人言論,不過是藉以接續自己的學說,而非真正汲取聖人話中真義。朱熹又說:人在一天裡,內心的私心意念可說是不曾中斷,但這些學者在百念之中,卻不曾放棄成見,也不曾改變自己的主觀態度,然後把聖人話語再仔細斟酌思量,以揣摩聖人所欲傳達的道理。朱熹話中,批評當時學者「不會略略回心轉意去看,把聖賢思量...
京師紙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筆並不比班固、張衡差,恐怕是當時的人不喜歡他的形貌,所以也看不起他的文章。左思聽說皇甫謐是位著名的學者,便拿自己的作品去向他請教。皇甫謐看了〈三都賦〉之後非常欣賞,並為左思寫了一篇序。後來張載為魏都的部分作注,劉逵也為蜀都、吳都兩部分作注,衛權又寫了略解。連官至司空的大文人張華,都對左思的〈三都賦〉大加讚賞,認為左思的成就不輸給班固、張衡等大文人。由於這些文人學者的推薦,左思的這篇傑作便很快地在京城洛陽流傳開來,人們競相抄錄,以致洛陽的紙價上漲。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洛陽紙貴」,用來形容著作風行一時,流傳甚廣。
百計千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ˇ,明瞭、領悟。〔參考資料〕 宋.朱熹《朱子語類.卷三五.論語.泰伯篇》「學如不及,猶恐失之」,如今學者卻恁地慢了。譬如捉賊相似,須是著起氣力精神,千方百計去趕捉他,如此猶恐不獲。今卻只在此安坐熟視他,不管他,如何奈得他何!
療育與轉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容說明早期療育服務觀念的轉變,似受到以下五方面因素激盪的影響(Harbin,1993):(一)、相關學者早期療育服務觀念的啟發。(二)、經驗與能力俱佳實務工作者的創新觀念。(三)、不同專業領域如醫療、心理學、特殊教育、社會工作等的研究結果。(四)、社會政治因素。(五)、家長、服務提供者、州與地方早期療育行政人員、研究工作者等的合作倡導。我們若以美國99-457公法制定後,早期療育服務所呈現的新形勢和過去的觀念作比較,我們可發現99-457公法制定前的觀念和此一立法的主張間,有十三個方面是不一樣的。一、接受服務資格過去早期...
格格不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格格不入」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格格不入」原作「扞格不入」。陸九淵(西元1139∼1192),字子靜,南宋撫州金谿人。為乾道進士,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於象山結茅講學,學者稱象山先生。曾任靖安縣主簿、國子正,官至奉議郎知荊門軍。陸九淵創「心學」,提出「心即是理」的觀念,認為「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一切道理均存在自己的心中。「心」和「理」是永恆不變的,且放諸四海皆準,故不論時代古今、東西南北,道德標準都是人心所固有的。其於治學方法上,主張「發明本心」,認為只要悟得本心,不必多讀書,「學苟知本,六經皆我注腳」。陸九淵曾與朱熹會鵝湖論辯,意見多處不合。陸九淵的學說後來由明朝的王守...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