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5.099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日高三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太陽已升到三根竹竿相接的高度。表示時候已經不早了。明.湯顯祖《南柯記》第二一齣:「日高三丈,還不見六房站班。」《鏡花緣》第六七回:「誰知自從五更放了三十七砲,等到日高三丈,並未再添一砲,眼見得竟有八位要在孫山之外。」也作「日上三竿」。
打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行人在旅途中生火做飯或吃飯。《水滸傳》第三回:「次早五更起來,子父兩個先打火做飯吃罷,收拾了。」也作「打伙」、「打夥」。
齋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供奉神佛的食品。《水滸傳》第一回:「次日五更時分,眾道士起來,備下香湯齋供。」《初刻拍案驚奇》卷六:「巫娘子與他約定日期,到庵中,先把五錢銀子與他做經觀齋供之費。」
諸如此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許多與此相類似的事例。《梁書.卷二.武帝本紀中》:「凡後宮樂府,西解暴室,諸如此例,一皆放遣。」唐.田再思〈服母齊衰三年議〉:「周則冠冕衣裘、乘車而戰,今何故不行乎?周則三老五更、膠庠養老,今何故不行乎?諸如此例,不可勝述。」
多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多半。語氣較肯定。元.鄭廷玉《後庭花》第三折:「這樁事其中必有暗昧,你與我仔細究問,多因是我夫人做下違條犯法也。」元.朱庭玉〈夜行船.曉角梅花三弄曲套.離亭煞〉:「縱不為五更風,管多因半夜雨。」也作「多應」。
地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區域、地段。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三.天曉諸人入市》:「每日交五更,諸寺院行者打鐵牌子或木魚循門報曉,亦各分地分,日間求化。」元.馬致遠《陳摶高臥》第一折:「這幾日于山頂上觀見中原地分,旺氣非常,當有真命活世。」
八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夜本分五更,八更極言時候很晚。如:「再這樣鬧個不停,這頓飯一定得吃到八更去。」
碓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踏碓舂臼所發出的聲響。宋.陸游〈游昭牛圖〉詩:「碓聲驚破五更夢,歲負玉粒輸官倉。」
更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夜間計時方法。一夜分五更,一更分五點,便以幾更幾點計時。清.況周頤〈蘇武慢.愁入雲遙〉詞:「風際斷時,迢遞天涯,但聞更點。」
發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點火。宋.馬永卿《嬾真子》卷五:「看書至夜分,乃自掩火滅燭而睡,至五更初,公即自起發燭點燈著述,夜夜如此。」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