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1.391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苞藏禍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包藏禍心」之典源,提供參考。 《左傳.昭公元年》春,楚公子圍聘于鄭,且娶於公孫段氏,伍舉為介。將入館,鄭人惡之,使行人子羽與之言,乃館於外。既聘,將以眾逆。子產患之,使子羽辭,曰:「以敝邑褊小,不足以容從者,請墠聽命。」令尹命大宰伯州犁對曰:「君辱貺寡大夫圍,謂圍將使豐氏撫有而室。圍布几筵,告於莊、共之廟而來。若野賜之,是委君貺於草莽也!是寡大夫不得列於諸卿也!不寧唯是,又使圍蒙其先君,將不得為寡君老,其蔑以復矣。唯大夫圖之。」子羽曰:「小國無罪,恃實其罪。將恃大國之安靖1>己,而無乃包藏禍心以圖之!小國失恃,而懲諸侯,使莫不憾者,距違2>君命,而有所壅塞不行是懼。不然,敝邑,館人...
中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道路的中央。《禮記.曲禮上》:「為人子者,居不主奧,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門。」
心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心算,或指長於計算、理財。《史記.卷三○.平準書》:「弘羊,雒陽賈人子,以心計,年十三侍中。」宋.王君玉《國老談苑》卷二:「陳恕長於心計,為鹽鐵使。釐宿弊,大興利益。」
罷於奔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結果自己卻娶了她而投奔晉國,子反也對他怨恨在心。楚共王即位後,子重和子反二人聯手報復巫臣,殺了他的族人子閻、子蕩,以及清尹弗忌、襄老的兒子黑要,並瓜分他們的財產。巫臣在晉國聽到消息,便寫信給二人說:「你們如此邪惡貪婪,濫殺無辜,我一定要讓你們忙碌奔走,直到累死為止。」巫臣向晉國要求出使吳國,到了吳國,便訓練他們的軍隊,教導他們打仗的技藝,然後唆使他們出兵攻打楚國以及他們的屬地,子重奉命前往救援。就這樣,子重、子反一年中七次奉命到前線,勞累奔波,最後屬地還是被吳國攻下了不少,使吳國因此而壯大起來。巫臣寫給子反、子重的信裡,用「罷於奔命」表示要讓二人不斷接到命令奔走,使他們精疲力盡,所以教唆吳國騷...
聽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順從。[例]為人子女的應該好好聽話,不要時常頂撞父母。
手足靡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手足無措」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有一段記載:衛靈公死後,衛人立蒯聵(ㄎㄨㄞˇ ㄎㄨㄟˋ)之子輒,是為出公。這一年六月,趙鞅將蒯聵納於衛國的戚地,與輒對立。直到出公五年,衛君輒始終違抗父親蒯聵,諸侯們屢次以這件事責備衛國。這時孔子門人子路等多在衛國任職,衛君輒想要請孔子主政。此刻蒯聵已在晉人的協助下回國,佔領了戚邑,父子相峙不下,盡失其應有的風度。在這種情形下,孔子自然不願為一個名不正、言不順的君主效力。他向子路陳述「正名」的道理,說:「名分不正,所說的話就不合道理;說的話不合道理,事情就做不成;事情都做不成,當然安上治民的禮、移風易俗的樂就無法產生;禮樂不...
不共之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要「以直報怨」。父母既是我們在世上最親的人,遇到殺父仇人,豈有輕饒的道理?想盡辦法也要報仇,否則為人子女就是不孝,也就是不合禮了。這正是為何《曲禮》說:「父之讎,弗與共戴天」的理由了。這種觀念在《禮記.檀弓上》也提到:有父母之仇要報的人,是要「寢苫枕干」的。苫,音ㄕㄢ,草的意思。干是盾,也就是兵器的意思。也就是為報父母之仇,為人子女要處心積慮,睡不能安寢,隨時準備兵器,等待機會。所以「不共戴天」原本是古代儒家藉報父仇一事的觀念,來宣揚對父母之孝的重要,後來演變成一句成語,比喻對人仇恨極深。
孫山名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名落孫山」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范公偁《過庭錄》吳人孫山,滑稽才子也。赴舉1>他郡,鄉人託以子偕2>往,鄉人子失意3>,山綴榜末先歸。鄉人問其子得失4>,山曰:「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 〔注解〕 (1) 赴舉:趕赴考試。 (2) 偕:音ㄒ|ㄝˊ,共同、一起。 (3) 失意:不如意、不得志,指應考不中。 (4) 得失:成敗,此指考試結果。〔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大酒清話.孫山得解》(據《類說.卷五五》引)
仇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仇怨的人。《穀梁傳.莊公二十四年》:「娶仇人子弟,以薦舍於前。」《紅樓夢》第二九回:「明兒初五大節下,你們兩個再這麼仇人似的,老太太越發要生氣,一定弄的不安生。」也稱為「仇家」。
憊於奔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結果自己卻娶了她而投奔晉國,子反也對他怨恨在心。楚共王即位後,子重和子反二人聯手報復巫臣,殺了他的族人子閻、子蕩,以及清尹弗忌、襄老的兒子黑要,並瓜分他們的財產。巫臣在晉國聽到消息,便寫信給二人說:「你們如此邪惡貪婪,濫殺無辜,我一定要讓你們忙碌奔走,直到累死為止。」巫臣向晉國要求出使吳國,到了吳國,便訓練他們的軍隊,教導他們打仗的技藝,然後唆使他們出兵攻打楚國以及他們的屬地,子重奉命前往救援。就這樣,子重、子反一年中七次奉命到前線,勞累奔波,最後屬地還是被吳國攻下了不少,使吳國因此而壯大起來。巫臣寫給子反、子重的信裡,用「罷於奔命」表示要讓二人不斷接到命令奔走,使他們精疲力盡,所以教唆吳國騷...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