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國立新化高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榮獲96學年度高職優質化輔助方案暨南區召級學校,經費補助款400萬元。97學年度為續辦學校暨南區召集學校,經費補助591萬元。 校徽 科系組織電機科機械科建築科化工科綜合高中資訊技術學程電子技術學程資訊應用學程應用外語學程學術學程實用技能學程實用技能組水電技術科電腦繪圖科營造技術科綜合職能科 校史創於民國15年原名為台南州立新化農業補習學校民國20年新化農業專修學校民國35年改制縣立新化第一初級農業職業學校民國38年改制臺南縣立新化初級農業職業學校民國47年試辦五年制農校民國49年正式成立五年一貫制農校改校名為臺南縣...
木人石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想利用他而已,所以就婉言謝絕了。賈充覺得利用言辭來說服他,已經絕望了,於是就試試用權勢來引誘他。立刻召集了軍隊,排起整齊的隊伍,還有很多裝飾華麗的車馬,敲起雄壯的戰鼓,吹起嘹亮的號角,請夏統來參觀。同時對他說︰「如果你肯做官的話,你就可以指揮這些軍隊,乘坐這些車馬,人人都會羨慕你?嚇的權勢了。」「這些軍隊的確很神氣,車馬也很華麗,可是我對他們毫無興趣。」夏統淡淡的說。賈充聽了,自然很失望,但他想︰或許對權勢真的不感興趣,可是他總不會不愛財色吧?於是他又召來了大批歌妓,一個個都美麗的像天仙一樣,穿著錦繡的衣裳,戴滿珠翠的飾...
氣壯山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5年冬,北方的金國出兵南侵。次年秋攻陷太原,嚴重地威脅到宋朝的安全。昏庸懦弱的宋欽宗驚慌失措,趕緊召集文武大臣商議對策。 一些貪生怕死的大臣,主張割讓土地向金國求和。趙鼎與這些大臣的看法不同。他說:“祖先留下來的國土,怎能拱手送給別人?望陛下千萬不要考慮這種意見!”可是,欽宗非常懼伯金兵,決心屈膝投降,把大好山河割讓。金軍使者來談判時,要求把黃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割讓給金國,欽宗不敢違抗,竟答應了金軍提出的要求。但是,金國皇帝並不滿足,他們命令部隊繼續南下。年底,金兵抵達開封城下。膽小如鼠的欽宗不等金軍攻破,就親自到金軍營...
摩訶迦葉(Mahakasy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備軍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服現役期滿退伍,或因故離營及停役等列管有案的軍官、士官、士兵之總稱。作戰時,可隨時被召集到前方支援作戰。
集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會合、會集、集結、集中、糾合、鳩合、聚集、齊集、召集、湊集、蟻合
葉落歸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高僧慧能,是禪宗的第六祖。他三十多歲到黃梅從弘忍學法。後回韶州,住在曹溪寶林寺傳授禪法。一天他召集眾徒,告訴大家說他八月時就會離開人世,在七月八日時,他忽然對門人說:「我要回新州,快幫我準備船隻。」大家都非常難過,苦苦哀求慧能留下。慧能告訴眾僧說:「有來就有去,這是理所當然的道理,我的形骸,也該有所歸宿,大家不必太傷心。」門人問說:「大師此去,什麼時候再回來?」慧能說:「樹葉凋謝,還是會落回根處,生命是沒有什麼規則可說的。」此處「葉落歸根」是用來比喻事物最後終須返回本源,後則多用以比喻久居異地之人返回家鄉。
誓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軍隊出征前,召集將士予以訓示告誡,表示堅決的戰鬥意志。《北史.卷一二.隋煬帝本紀》:「況乎甘野誓師,夏開承大禹之業。」
李春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1年(1895)日軍登陸接收臺灣,官紳陸續潛逃、臺北城治安混亂、人心惶惶,為了儘早恢復秩序,李春生召集士紳商量,決定迎請日軍進城。初期臺灣社會反抗不斷,經常發生藉事擾民的事情,李春生也邀請臺北地區紳商成立「保良會」、「大稻埕工商公會」幫忙維持治安。因為種種對日本當局的協助,明治29年(1896)與辜顯榮一同獲頒勳章,隔年獲頒紳章,並出任台北縣參事。(同註1)李春生縱橫商場,財力僅次於板橋林維源,為人卻不吝嗇,多次捐出土地與金錢資助教堂與賑濟,現存的大稻埕長老教會禮拜堂與濟南長老教會都受他貢獻良多。大正12年(1923)...
國立岡山農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食品科   園藝科   綜合職能科    沿革本校創建於西元1936年3月,由岡山街長楊縛先生召集岡山郡管之各街庄役場主管,及地方熱心教育之人士等共同組織學舍組合(即校董會),向高雄州廳請准設立並定名為「岡山農業國民學校」,同時延聘日本九州熊本縣赤星勝次郎先生為本校創校校長,然因草創之初校舍厥如,遂以岡田旅舍為臨時校舍舉行開學典禮及作為學生宿舍,上課則暫借岡山公學校(今岡山國小),每年招收公學校高等科畢業生一班三十名,入學學生不分科在校修業二年。1937年遷入阿公店溪東鄰之新校舍(今岡山高中校址)。1939年4月1...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