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投鞭斷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北魏.崔鴻《前秦錄》載,東晉孝武帝太元年間,前秦苻堅統一北方後,決心調集百萬大軍,乘勢一舉消滅東晉,統一全中國。苻堅召集群臣商議,但大臣們多不贊成,其中有一位名叫石越的下屬勸阻說:「從星象來看,今年不適合南進。何況晉據著長江的險固,其君王又深獲人民擁戴。我們不如暫時固守國力,生產整軍,等晉內部鬆動,再伺機攻伐。」苻堅很不以為然地說:「星象之事,不盡可信。至於長江,春秋時的吳王夫差和三國時的吳主孫皓,他們都據有長江天險,最後仍不免滅亡。現在朕有近百萬大軍,光是把馬鞭投進長江,就足以截斷江流,還怕甚麼天險?」苻堅不顧大臣們反對,執意出兵伐晉,親自率領八十萬大軍,逼臨淝水,準備攻打東晉。東晉派大將...
不足掛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叔孫通本是秦二世胡亥的侍詔博士,後來歸漢,曾說服漢高祖制定禮儀,採古禮與秦儀雜用,漢朝的朝廟典禮,多由其制定。叔孫通為人機變,有人認為他猾獪卑鄙,也有人以他為識時務者。在《史記》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陳勝起兵山東之後,消息傳到朝廷,胡亥便召集眾儒生們,問他們應該如何處置。儒生們便據實回答,說:「人臣不准擁有兵士,現在陳勝起兵,就是謀反,其罪當誅。」胡亥聽了之後很不高興,認為這些儒生們是在指責他治國無方,才會導致陳勝叛變。叔孫通看到胡亥變了臉色,心想不妙,便趕緊上前說道:「你們都說錯了。今日天下已經統一,且皇帝英明,領導有方,讓人人團結一心,怎麼有人膽敢造反呢?陳勝他們只是一群強盜流氓罷了,各地...
鞭長莫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的都城團團圍住。雙方相持了幾個月,楚軍還是沒有取勝。第二年春天,宋國派大夫樂嬰齊到晉國求援。晉景公召集大臣商議,準備出兵援救,大夫伯宗勸阻說:「宋國發生危難,基於道義,我們是應該答應出兵相救。但古人曾說:『馬鞭雖長,但也無法打到馬腹。』目前楚國正受到上天保佑,是國勢最盛的時候,晉國雖然強大,能違反天意嗎?俗話說:『高高低低,都在心裡。』江河湖泊中有汙泥濁水,山林草叢中藏有毒蟲猛獸,潔白的美玉中隱藏斑痕,忍受一點恥辱,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您還是忍一忍吧!目前暫不出兵,等楚國國勢衰退以後再說吧!」晉景公聽了伯宗這一段話後,於是停止發兵。後來「鞭長莫及」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力量有所不及...
梁上君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陳寔,字仲弓,東漢許人。個性平和,處事公正,即使在他退休後,鄉民之間起爭執時都會來找他裁斷,是地方上的表率。一天夜裡,有竊盜潛入他家,躲在屋梁上,想趁機偷取財物,但被陳寔發現了。他沒有聲張,只是將子孫召集過來,態度嚴正地訓誡說:「人要常常自我勉勵,不可以鬆懈。做壞事的人,不見得本性就壞,只是平常對自己要求不嚴,又不知學好,長久下來養成了壞習慣!就好像是屋梁上的那位君子一樣。」竊賊一聽,大驚失色,從屋梁上跳下來。陳寔對他說:「看你的樣子不像是壞人,想必是因為貧困才不得已出此下策,現在送你兩疋絹布。」從此縣裡不再發生竊盜之事。後來「梁上君子」被用來作竊賊的代稱。
三教九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寄託,武帝卻認為僧道不事生產、又不用交稅,影響國家財政,應該廢除。於是在建德二年十二月癸巳這天,他召集大臣、沙門及道士等,討論三教的好壞,結果儒教為先,道教第二,佛教最後。 「九流」則是出自《漢書.卷一○○.敘傳下》。敘傳是作者自敘家世、生平,兼及編纂旨趣、體例的文章,典源所錄是《漢書》中為何收錄〈藝文志〉的編纂旨趣。其內容略謂:自《易》、《書》、《詩》、《禮》、《樂》、《春秋》六經問世,沒有被後人弘揚光大,反而是各種不同思想的理論學說相繼出現。這些著作經過秦朝的焚書災厄,到了漢朝重新加以收拾典藏,由劉向為這些典籍分門別類,寫成《別錄》一書,而有了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
痛心疾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年時,兩國協調和談,並簽下盟約。但簽訂不久後,秦國又打算聯合楚國和狄部落攻打晉國。晉國得知消息後,便召集了齊、衛、宋、鄭、邾、滕、曹伯等國,準備反擊秦國。因此在開打之前,也就是魯成公十三年四月初五,晉厲公派呂相出使秦國斷交,呂相所傳遞內容大概是說:從前晉獻公和秦穆公兩人在位時,同心合力相互友好,不但訂立盟約,還結為姻親來加深兩國關係。後來晉國發生動亂時,也全靠穆公幫助才得以安定,這是穆公對晉國的恩惠。而我們晉文公回國即位後,就親自戴盔披甲,歷經重重艱險,征服了東方諸侯國,並帶他們來聽從秦國,這也已足夠用來報答穆公的恩澤了...
懲前毖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叔度,見周公離開了成王,便暗中勾結殷紂王的兒子武庚,一起發動叛亂,企圖篡奪王位。周成王得到密告,急忙召集大臣商議,可誰也拿不出辦法來。成王急得在宮中團團轉,不知如何才好。這時,一個大臣見了,說:「這事,只有周公才有辦法處理!」成王聽了,眼前一亮:「是啊!應該快去把周公請回來!」周公來了,成王馬上命令周公帶兵東征,討伐叛賊。經過三年的艱苦征戰,叛亂終於被周公平息了。接着,周公又忠心耿耿的替成王料理了幾年的國家大事,一直到成王長大成人後,便把政權交還給他,讓他自理朝政。正式接管朝政這一天,周成王前往宗廟典祭祖先。在祭祀儀式上...
假公濟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濟私」。見「假公濟私」條。 01.明.余繼登《典故紀聞.卷七》:「近聞李進詐傳詔旨,偽作勘合,於彼召集軍民,復以採天花為名,假公營私,大為軍民之害。」 參考詞語︰借公濟私注音︰ㄐ|ㄝˋ ㄍㄨㄥ ㄐ|ˋ ㄙ漢語拼音︰jiè gōng jì sī釋義︰猶「假公濟私」。見「假公濟私」條。 01.清.劉坤一〈復陳次亮書〉:「惟紳商各持意見,其中不無借公濟私之人。」
蠢蠢欲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還是請您及早考慮考慮吧。畢竟王室不得安寧,可說是晉國的恥辱啊!」范獻子聽了,便找韓宣子商量,決定明年召集諸侯開會。後來「蠢蠢欲動」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意圖為害作亂。
揚湯止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呂氏春秋》是戰國時代秦相呂不韋,召集門下食客完成的集體著作。共二十六卷,分十二紀、八覽、六論,有漢高誘注。其內容綜合九流百家,暢論天地人物,多主儒術,而參以道家、墨家之言,取材博賅,頗有功於古代史料的保存。亦稱為《呂覽》。在〈季春紀.盡數〉中提到,如果把沸騰的熱水舀出來,再倒回鍋中,想要使其不再沸騰,這是無濟於事的,倒不如把鍋子底下的柴火撤掉,沒了熱源,滾湯自然也就不會沸騰了。後來原文「以湯止沸」演變出「揚湯止沸」這句成語,用來比喻暫時舒解危急的困境,無法根本解決問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