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5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40.630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命令。如:「號令」、「發號施令」。
2.發出命令。《莊子.田子方》:「何不號於國中曰:『無此道而為此服者,其罪死。』」
義憤填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適替朋友餞別寫的一首詩,說從前看到朋友有才能卻不受重用,一直為他感到委屈。今日友人有機會為官,徵召的命令也下來了,這位朋友必須立刻前往嶺南上任。高適除了不捨之外,也叮嚀他到異地應注意的事情。詩中的「氣填膺」指的就是因朋友的懷才不遇感到不平,氣憤填滿胸中。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義憤填膺」,指胸中充滿因正義而激起的憤怒。
無的放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清.梁啟超《飲冰室合集.文集三二.中日交涉匯評.交涉乎命令乎》:「若純屬虛構,吾深望兩國當局者,聲明一言以解眾惑,如是,則吾本篇所論純為無的放矢,直拉雜摧燒之可耳!」
放蕩不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放蕩不羈」係由「放蕩」及「不羈」二語組合而成。 「放蕩」是出自《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東方朔是西漢武帝時文武雙全的傑出人物。武帝即位初年,徵召天下賢良方正和具有文學才能之人,各地士人、儒生紛紛上書應聘,東方朔也在其中。武帝看了東方朔的自薦書後,讚賞他的氣概,就命令他在公車署中待詔,俸祿不多,也得不到武帝的召見。後來因為他臨危不懼,機智應變,不畏君權的作風,被任命為常侍郎、太中大夫,得到武帝的信任。此處是說東方朔上書給武帝,提出耕戰以強國的建議,並且為自己沒有得到應有的官職而申訴。其行文用語可比美商鞅、韓非,「指意放蕩」─語意流暢而不受拘束,寫了數萬言,最後仍然沒有被重用。 「不羈」則是出...
門庭若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來,王受到的蒙蔽必然很多。」齊威王聽了覺得有道理,於是下令:「寡人有過,敢直言進諫的人就給予獎賞。」命令一頒布,大臣們紛紛進諫,一時之間往來門庭的人很多,像市集一般熱鬧。數月後,仍然不時有人進諫。一年後,雖想進言,可是已經沒有什麼可以勸諫的了。燕國、趙國、韓國、魏國知道這件事後,都來齊國朝見。原文中的「門庭若市」即用來比喻上門來的人很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告誡、命令。如:「申敕」。《漢書.卷六八.霍光傳》:「光敕左右:『謹宿衛,卒有物故自裁,令我負天下,有殺主名。』」
2.道士用在符咒上驅役鬼神的命令。如:「令咒燒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對命令的應答之詞。如:「是,我這就去。」、「是,我馬上就來。」
狐假虎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各種動物為食,有一天抓到一隻狐狸,狐狸說:『你敢吃我嗎?天帝已命我為百獸之王,你若吃我就是違逆天帝的命令。如果不相信,可以走在我後面,看看其他動物見到我有什麼反應。』於是老虎便半信半疑的跟在狐狸後面,所有動物看到都嚇得逃走。老虎以為牠們真的是怕狐狸,而不知道其實野獸們怕的是牠自己。今天大王您有五千里的領地,有超過百萬的大軍,但統御軍隊的是昭奚恤,所以北方諸國其實怕的不是昭奚恤本人,而是您的軍隊啊!猶如野獸們怕的是老虎,而不是狐狸一樣。」這個「狐假虎威」的故事,後來演變成為一句成語,用來比喻藉著有權者的威勢欺壓他人、作威作福。
愚公移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神知道了這件事後,非常害怕山真的會被愚公剷平,便向天帝報告了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熱忱與毅力感動,便命令大力士夸蛾氏的兩個兒子,把兩座山搬走。於是愚公的心願達成了,從此河南到漢水一帶再也沒有大山阻隔。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愚公移山」,用來比喻努力不懈,終能達成目標;或比喻效率不佳。
耳提面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三令五申,千叮萬囑辨似: 「耳提面命」及「三令五申」都有再三提醒的意思。 「耳提面命」側重於訓誡、教誨;「三令五申」側重於命令、告誡。 耳提面命 三令五申 辨似例句 ○ ㄨ 母親的~,我時刻不敢忘。 ㄨ ○ 行政院~,要切實制止公務員利用職務之便脅迫民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