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46.8767 ms
共 64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矯枉過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胥便藉救援蔡國的名義,發動吳兵攻打楚國,攻下楚國的都城郢。此時楚平王早已死去多年,復仇心切的伍子胥命令兵士們挖開楚平王的墳墓,鞭笞屍骨。後人評論這件事情,認為:「兒子為父親復仇,臣子討伐逆賊,本來是發自至誠之舉,但是伍子胥的做法已經超出常理,反而不合乎中庸之道了。」後來「矯枉過正」這句成語就從這裡原文的「矯枉過直」演變而出,用來指人糾正偏差超過適切程度,反而不符合中庸之道。
|
事半功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飽,口渴的人只求解渴」一樣。所以齊國若在此時施行仁政,將正應驗孔子說的:「德行流傳的速度,比驛馬傳達命令還快。」而人民心裡喜悅的程度,會就像脫離兩腳被綁住倒掛的困境一樣。這和古時候的人相比,只要花費一半的心力,就能達到加倍的功效。後來「事半功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工作效率高。
|
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上對下的命令告語。如:「聖諭」。《北史.卷二二.長孫嵩傳》:「上遣平持節宣諭,令其和解。」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十齣:「若肯發一手諭,必能退卻。」
|
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表示提醒或命令人做某事。如:「不論環境如何困厄,我們都要腳踏實地,好好做人。」、「別忘了要告訴他,要仔細檢查,別再出錯。」
|
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其,表示期望或命令。《國語.吳語》:「天王豈辱裁之?」《漢書.卷七四.魏相丙吉傳.丙吉》:「願將軍詳大議,參以蓍龜,豈宜褒顯?」
|
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傳達命令的驛車或官府載人的馬車。《韓非子.喻老》:「天下有道無急患則曰靜,遽傳不用。」唐.李商隱〈籌筆驛〉詩:「徒令上將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車。」
4.下令叫喚他人,或命令他人前來。如:「傳喚」、「傳呼」、「隨傳隨到」。《儒林外史》第一回:「頭翁,你有所不知,假如我為了事,老爺拿票子傳我,我怎敢不去?」《福惠全書.卷二.蒞任部.堂規式》:「凡上司差承,候堂事畢,把門人先行稟明,以便傳見。」
|
不言而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朱子語類.卷六○.孟子.盡心上》:「問:『四體不言而喻』。曰:『是四體不待命令而自如此。』」
|
九牛一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司馬遷是漢代著名的史學家。據《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載,當時漢武帝命令李陵將軍出兵攻打匈奴,終因人力缺乏而戰敗投降,漢武帝得知後非常生氣,而誅李陵全家。司馬遷挺身為李陵辯護,但漢武帝不聽,反而將司馬遷囚禁,後來並處以殘酷的「宮刑」(將男子去勢的刑罰)。司馬遷在身心受到極大打擊後,本想一死了之。但他仔細一想,覺得像他這樣官位低微的人,如果接受法律制裁被殺,就像九頭牛身上少了一根毛,一點影響也沒有,和死了一隻螞蟻又有什麼差別?而世人也不會把他和壯烈成仁的人相比,只會覺得他罪大惡極,死有餘辜。人都會死,但死有重於泰山,也有輕於鴻毛。於是司馬遷決定忍受屈辱,堅強的活下去,並且完成《史記》這部偉大著作...
|
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1.量詞:(1)計算條狀物的單位。如:「三道黃線」、「一道閃電」。(2)計算有出入口設施的單位。如:「兩道門」、「多道關卡」。(3)計算題目、命令等的單位。相當於「則」、「條」。如:「十道題目」、「下一道命令」。(4)計算工作次數的單位。如:「省一道手續」、「上了兩道油漆」。(5)計算菜餚的單位。如:「總共有十二道菜。」
|
推心置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賊,王莽末年,起於北方的叛軍之一。
(2) 渠率:首領。
(3) 敕:音ㄔˋ,指帝王對臣屬所下的命令。
(4) 案行:巡察。
(5) 蕭王:指東漢光武帝劉秀(西元前6∼西元57)字文叔。蔡陽人,漢景帝後裔。新朝王莽末年,劉秀起兵討伐王莽,因大敗莽軍及其他叛軍,被劉玄封為蕭王。後光復漢室,定都洛陽,為漢朝中興之主。
(6) 赤心:誠心。
(7) 投死:效死。此言捨命回報。〔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上》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