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6.260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礫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石頭。地質學上稱由暴露在地表的岩石經風化作用而形成的小石子,通常直徑介於2-64毫米。常沉積在河床或山麓和山前地帶。《韓詩外傳》卷三:「夫太山不讓礫石,江海不辭小流,所以成其大。」
台灣的火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台灣的山脈台灣位於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板塊聚合的邊界,經過板塊隱沒帶的活躍地質作用;板塊聚合的擠壓力,不但造成岩層中的折皺、斷層,也形成台灣的高山,板塊的隱沒更導致火山作用,形成台灣北部的火山。目錄1 主要山脈2 主要山脈的成因3 中英文關鍵字4 參考資料5 相關教學資源 主要山脈1. 中央山脈2. 雪山山脈3. 阿里山山脈4. 玉山山脈5. 海岸山脈 主要山脈的成因菲律賓海板塊上的火山島弧與偶雅大陸板塊發生弧陸碰撞,導致地殼水平壓縮,發生劇烈的褶皺隆起所形成。距今五六百萬年前,菲律賓海板塊上的火山島弧隨著該板塊向西北移...
走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地質學上指斷層、岩層或其他層面與水平面的交線方向。[例]中央山脈是南北走向的山脈。
日本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年代でいうと今から約1万6,500年前(紀元前145世紀)から約3,000年前(紀元前10世紀)、地質年代では更新世末期から完新世にかけて日本列島で発展した時代であり、世界史では中石器時代ないし新石器時代に相当する時代である。旧石器時代と縄文時代の違いは、土器の出現や竪穴住居の普及、貝塚の形式などがあげられる。繩文時代距今1萬6,500年前(西元前145世紀)到約3,000年前(西元前10世紀)。以地質年代來說是更新世末期到完新世這一階段。相當於...
環境系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律進行的,但隨著科技進步、生產力大大提高,人類活動的強度在某些方面已超過了自然營力的作用強度。例如對地質環境影響所造成之災害包括:土壤侵蝕、沙漠化、環境污染、溫室效應等,因此人類亟須認識環境系統演化的規律,預測未來的發展及影響,並提出保護對策,以使人類社會得以持續發展。亦有學者將環境系統分為氣候系統、物質系統與生命系統三大類進行研究。地球表面各種環境因素及其相互關係的總和,環境因素包括非生物的和生物的。非生物因素有溫度、光、電離輻射、水、大氣、土壤、岩石以及其他如重力、壓力、聲音和火等。生物因素是指各種有機體,它們彼此作...
長濱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華洞;較低為水濂洞、靈岩洞、觀音洞、三藏洞。洞穴高低是由於地殼上升,集塊岩慢慢從海面浮出來,因此根據地質學理論,洞穴海拔越高,其形成年代越早(註一)。在遺址之中,以潮音洞的遺物出土最為豐富。其海拔約30公尺,可知最晚型成。由地層的堆積和出土器物可知,海水曾經淹沒洞穴,當海面後退,附近成為海灘時,以漁獵為主的先陶時代人類開始使用此一洞穴。後來海水持續後退,洞穴中累積泥土,洞頂岩石經常剝落,因此當時的人類最終放棄洞穴。一直到距今兩千年前後的新石器時代,人類已經變為以農耕和狩獵為主要生活方式,才又重新利用他。現今目前海平面已下...
板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於地函各處的熱對流方向及速度不一,使得相鄰的兩個板塊會相互碰撞或分離。(註2)2. 根據海洋與陸上地質的資料發現,中洋脊在熱對流上升的地方生成,且海洋盆地受中央脊處形成新的海洋地殼之推擠向兩側展開,大陸因推力而產生推移。(註1) 板塊的隱沒和張裂作用岩漿從洋脊頂部湧出,向兩側推擠、凝固後形成新的海洋地殼,另一部份,年代較久遠的海洋地殼則在海溝處下沉,為地函的高熱所融化。(註2)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板塊英文關鍵字:Plate 參考書目註1:地球科學,羅務和陳歆和李階編著,台灣實業文化,1999,頁164。註2:一看就懂地...
日本歷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年代でいうと今から約1万6,500年前(紀元前145世紀)から約3,000年前(紀元前10世紀)、地質年代では更新世末期から完新世にかけて日本列島で発展した時代であり、世界史では中石器時代ないし新石器時代に相当する時代である。旧石器時代と縄文時代の違いは、土器の出現や竪穴住居の普及、貝塚の形式などがあげられる。繩文時代距今1萬6,500年前(西元前145世紀)到約3,000年前(西元前10世紀)。以地質年代來說是更新世末期到完新世這一階段。相當於...
同位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子序相同而質量數不同,在週期表中占同一位置的化學元素。如氫、氘、氚,其化性相似,物性不同。同位素可利用擴散原理提高濃度。一般可應用於醫學治療和診斷,或作為化學或生物實驗的追蹤劑和測定地質的年代等。
仙跡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地理位置2 地質3 生態狀況4 交通位置5 仙跡岩的傳說-一個腳印的故事 地理位置仙跡岩為台北盆地東南緣丘陵的一部份,屬南港山系。因其 位在景美地區,亦稱景美山,又因地處景美溪匯入新店溪之溪口附近,故又名溪子口山。山 頂標高144公尺,視野良好,可遠眺觀音山及大屯山系。仙跡岩的步道入口有很多處,在景興路、木柵路世新大學附近、甚至辛亥路懷恩隧道附近,都有登山口。比較出名的起點就是在景興路263巷、或243巷的這個階梯入口了,243巷這邊有個「仙跡巖」的牌樓,還有新設的小鳥造型指標,很好辨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