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8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5.014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窮途末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陽之兵,下淮東,越廣陵,以遏越人之糧,漢亦折西河而下,北守漳水,以輔大國,故亦益進,越亦益深。此臣之所為大王患也。 〔注解〕 (1) 曲臺:秦朝宮殿名稱。 (2) 懸衡:昭示法度。 (3) 胡越:胡與越。泛指古代北方和南方的各民族。 (4) 晚節末路:朝代的末期。此指秦朝末年。 (5) 張耳:?∼西元前202,戰國大梁人。秦末,陳勝起兵,以張耳、陳餘為校尉。本隨關羽入關,後因與陳餘有嫌隙,餘率兵襲耳,耳敗走歸劉邦。於劉營,隨韓信破趙,斬陳餘於泜水上。卒謚景。 (6) 陳勝:西元前?∼前208,字涉,秦陽城(今河南省登封縣東)人。秦二世時,與吳廣起兵,天下之士苦秦苛政,相率歸向。旋自...
兵不血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荀子.議兵》陳囂問孫卿子曰:「先生議兵,常以仁義為本。仁者愛人,義者循理,然則又何以兵為?凡所為有兵者,為爭奪也。」孫卿子曰:「非女所知也。彼仁者愛人,愛人,故惡人之害之也;義者循理,循理,故惡人之亂之也。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非爭奪也。故仁者之兵,所存者神,所過者化,若時雨之降,莫不說喜。是以堯伐驩兜,舜伐有苗,禹伐共工,湯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紂,此四帝兩王,皆以仁義之兵行於天下也。故近者親其善,遠方慕其德,兵不血刃,遠邇來服1>,德盛於此,施及四極2>。《詩》曰:『淑人君子,其儀不忒。』此之謂也。」 〔注解〕 (1) 遠邇來服:遠處和近處的人都來歸服。邇,音ㄦˇ,近處、眼前。 ...
弱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男子年滿二十歲加冠,稱為「弱冠」。後泛指男子二十歲左右的年紀。[例]他已年屆弱冠,應該學著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急迫、緊迫。《新唐書.卷九七.魏徵傳》:「密得寶藏書,輒稱善,既聞徵所為,促召之。」《聊齋志異.卷一○.素秋》:「駭異聞,素秋促入,慘然曰:『兄弟何以隔閡?』」
胸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體前面頸下腹上的部分。《水滸傳》第三回:「魯達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明.賈仲名《金安壽》第三折:「據情理難容恕,論所為忒狠毒,忍不住我怒氣夯胸脯。」
承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應允、同意。如:「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輕易承諾。」《清史稿.卷一五八.邦交志六》:「凡俄國允讓之利益,中政府悉承諾之。」
2.指應允的話或同意的事。如「信守承諾」。
認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個人在感情上認定某一個人或某一團體,因而在行為方式、價值標準等方面加以模倣,而使本人與他人或團體趨於一致的心理歷程。[例]一般年輕觀眾對於偶像明星的所作所為總是無條件的認同。
戲劇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觀眾。因此社會生活是由影響他人對於我們的印象所組成的,而影響別人印象的方式,就是讓人知道我們是「有所為」和「有所不為」。 基本主張戲劇論的觀點是要看與他人活動背後的框架(frmes),即那些無形中約束活動的規則,高夫曼注重的不僅是互動的獨特性質,也包括舞台上的表演規則,觀點如下:印象處理(Impression management)人在表演時會受到社會印象的操縱,稱為印象處理。高夫曼認為每個人都很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論,因為只有從別人那裏才可以滿足自己的社會需要,因此在面對面的關係中,每個人都只公開對自己有利的部分,而不...
望而卻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望之卻步注音︰ㄨㄤˋ ㄓ ㄑㄩㄝˋ ㄅㄨˋ漢語拼音︰wàng zhī què bù釋義︰猶「望而卻步」。見「望而卻步」條。 01.明.徐光啟《徐光啟集.卷一○.書牘一.復周無逸學憲書》:「黨與二字,耗盡士大夫精神才力,而於國計民生,毫無干涉。且以裕蠱所為,思之痛心,望之卻步。」(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總括之詞。同「抵」。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詩三百篇,大氐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