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8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6.767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人類所作所為及自然界的一切現象、活動,都稱為「事」。如:「人事」、「國事」。《禮記.大學》:「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置若罔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生,但郭正域一直對沈一貫不服,時常忤逆他,沈一貫因此懷恨在心。妖書事發後,有人向他密告可能是郭正域所為。沈一貫知道郭正域的為人,不可能寫下這篇大逆不道的文章,但一直對過去的事情耿耿於懷,不願替他出言辯護,甚至火上加油,向皇帝暗示郭正域可能涉案。神宗聽了大怒,下令將郭正域關起來,並免去他的官職。其他大臣見他命將不保,趕緊去向沈一貫說情,沈一貫才出面解除了部分危機。經歷了這場事,郭正域雖然保住了性命,但他身邊的許多人卻受到牽連,自己也被罷官還籍,最後死於家鄉。朱國幀在他的書中提到這件事,認為沈一貫只因宿怨,對不利於郭正域的密報「置若罔聞」,不加理會,甚至利用情勢順水推舟,讓這件事擴大,連累許多無...
志同道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合,魚川泳而烏雲飛也,愈樂是賓主之相得也。」 02.宋.曾敏行《獨醒雜志.卷四》:「逢原每不樂補之所為,而墨花實不逮,唯長於平遠,遇志同氣合者始為作之。」 參考詞語︰志同心合注音︰ㄓˋ ㄊㄨㄥˊ ㄒ|ㄣ ㄏㄜˊ漢語拼音︰zhì tóng xīn hé釋義︰猶「志同道合」。見「志同道合」條。 01.明.陸采《明珠記.第二八齣》:「官居臺省,曾叨寵倖,只為愛山水窠巢,早離脫仕途坑阱。喜你志同心合,志同心合,果然堪敬!」 參考詞語︰同志合道注音︰ㄊㄨㄥˊ ㄓˋ ㄏㄜˊ ㄉㄠˋ漢語拼音︰tóng zhì hé dào釋義︰猶「志同道合」。見「志同道合」條。 01.清.方望溪〈兵部尚書法公墓表〉:...
目瞪口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目瞪口呆」。見「目瞪口呆」條。 01.《海上花列傳.第六○回》:「鶴汀著了急,口呆目瞪,不知所為。」
禍起蕭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兄弟鬩牆,同室操戈,煮豆燃萁,變生肘腋辨似: 形音辨誤 同 「禍起蕭牆」及「變生肘腋」都指災禍在近處發生。異 「禍起蕭牆」指禍亂由內部而生;「變生肘腋」則不僅指內部,更特指身旁。 禍起蕭牆 變生肘腋 辨似例句 ○ ㄨ 最近爆發的盜領案,經查證竟是~,係由銀行員工所為。 ㄨ ○ 這位總理正打算進行管理改革,卻~,帶頭反對他的正是身邊的祕書。
捷足先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先得焉。蹠之狗吠堯,堯非不仁,狗因吠非其主。當是時,臣唯獨知韓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銳精持鋒欲為陛下所為者甚眾,顧力不能耳。又可盡亨之邪?」高帝曰:「置之。」乃釋通之罪。 〔注解〕 (1) 秦:朝代名。西元前248∼前207,戰國秦滅六國後,秦王政統一天下,建都咸陽,實行中央集權。因秦始皇專制獨裁,二世皇帝殘暴統治,致使六國遺民紛紛起兵抗暴,後為劉邦所滅。 (2) 鹿:比喻帝位、政權。 (3) 逐:競爭、爭取。 (4) 高材疾足者:才能高,行動快的人。
心安理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安理得」這句成語說明做事的時候,如果覺得心中坦然無所愧咎,所做所為就一定可以獲得合理的說解。「心安」是「理得」的前提,心要不安,理就難得。在《論語.陽貨》篇記載了一段孔子學生宰我來向孔子請教「三年之喪」的問題。宰我認為因父母之喪,當子女的要守三年的孝,都不能為禮作樂,禮樂豈不是會因此而失傳?所以他覺得守一年喪應該就夠了。孔子就反問他:父母喪不到三年,當子女的就吃好的,穿好的,心會安嗎?宰我說:「安!」孔子就說:「你要能感到心安,你就去做吧!」孔子認為處事的時候,只要心裡不會覺得不安,就一定可以說解,宰我既然可以覺得心安,當然一定有他的道理存在。一般人都是受到父母三年的褓抱提攜,所以為父母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佛教指修道的障害、破壞者。如:「魔由心生」。《妙法蓮華經.卷二.譬喻品第三》:「我墮疑網故,謂是魔所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借指刀、劍等兵器。《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且天下銳精持鋒欲為陛下所為者甚眾,顧力不能耳。」晉.陸機〈從軍行〉:「飛鋒無絕影,鳴鏑自相和。」
垂頭喪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苟,驅去復還。」言未畢,五鬼相與張眼吐舌,跳踉偃仆,抵掌頓腳,失笑相顧。徐謂主人曰:「子知我名,凡我所為,驅我令去,小黠大痴。人生一世,其久幾何!吾立子名,百世不磨。小人君子,其心不同,惟乖於時,乃與天通。攜持琬玉,易一羊皮,飫於肥甘,慕彼糠糜。天下知子,誰過於子,雖遭斥逐,不忍子疏。謂予不信,請質詩書。」主人於是垂頭喪氣,上手2>稱謝,燒車與船,延3>之上座。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新唐書.卷二○八.宦者列傳下.韓全誨》。 (2) 上手:舉手。 (3) 延:邀請。〔參考資料〕 《新唐書.卷二○八.宦者列傳下.韓全誨》三年正月,茂貞請遣使諭全忠軍,詔崔構挾中人郭遵誨往,既行,又命...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