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0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9.231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痌瘝在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人民的疾苦感同身受。形容愛民殷切。《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回:「前回一個大善士,專誠到揚州去勸捐,做得那種痌瘝在抱、愁眉苦目的樣子。」也作「恫瘝在抱」、「恫瘝在身」。
打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受人幫助或招待的客套話。元.喬吉《揚州夢.楔子》:「多有打攪,小生不敢久留,就此告辭長行去也。」《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在老師父這裡打攪,每月送銀二金,休嫌輕意。」
咄咄怪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黜免》殷中軍1>被廢,在信安,終日□2>書空作字。揚州吏民尋義逐之3>,竊視,唯作「咄咄4>怪事」四字而已。 〔注解〕 (1) 殷中軍:殷浩(西元?∼356),字深源,晉陳郡長平人。識度清遠,好老易,負有盛名。初為庾亮記室參軍,後起為建武將軍。朝廷欲平關河,以浩為中軍將軍,以平定中原為己任。征姚襄兵敗,廢為庶人。 (2) □:同「恆」,一直。 (3) 尋義逐之:推求緣由。 (4) 咄咄:音ㄉㄨㄛˋ ㄉㄨㄛˋ。感嘆聲、驚怪聲。〔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晉書.卷七七.殷浩列傳》
瑕瑜互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禮記.聘義》:「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比喻缺點與優點自然並存。《明史.卷一六○.王彰等傳.贊曰》:「綜其生平,瑕瑜互見。」清.況周頤《蕙風詞話續編.卷二.嚴廷中揚州好》:「天分甚高,下筆有鐫鑱造物之致,而瑕瑜互見。」
一字褒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晉.杜預〈春秋左氏傳序〉:「春秋雖以一字為褒貶,然皆須數句以成言。」後用以比喻為文記事論人,用字措辭非常嚴謹。唐.柳宗元〈上揚州李吉甫相公獻所著文啟〉:「及閣下遭讒妒在外十餘年,又不得效薄伎於前,以希一字之褒貶。」
欣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欣喜仰慕。南朝宋.王景文〈自陳求解揚州〉:「久懷欣羨,未敢干請。」
周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禮來對待。對孫家極為忠心,曹操在赤壁之戰後,派名士蔣幹遊說周瑜投靠他,但被周瑜拒絕了。他也十分親切,揚州百姓都用對一般男子的稱呼,稱孫策與周瑜為孫郎與周郎。周瑜精音律,雖然酒過三巡之後,如果音樂有誤,他必會知道,並回頭一顧,所以當時的人都說:「曲有誤,周郎顧。」。 評價  東漢末年三國時期著名軍事家,東吳勢力取得軍事成功和割據地位的主要功臣之一。他所指揮的「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也直接決定了三國時代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但是取得勝利後不久,他就因病逝世,年僅三十六歲。  周瑜年輕便成就大功,加上本...
贏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博得。唐.杜牧〈遣懷〉詩:「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志大才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後漢書.卷七○.孔融傳》:「融負其高氣,志在靖難,而才疏意廣,迄無成功。」指志向遠大,而才能疏闊不實在。宋.蘇軾〈揚州謝到任表〉:「志大才疏,信天命而自遂。」也作「志大才短」、「志廣才疏」、「才疏志大」、「材疏志大」。
劉禹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劉禹錫和白居易是同年,在貶居的日子裏二人因為機緣而成了好友。後來劉禹錫被罷去和州刺史,北歸京師,途經揚州,遇到白居易。白居易為他的長期遭受貶謫抱不平,寫了《醉贈劉二十八使君》,其中有“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一方面在稱讚劉禹錫的才氣與名望的同時也為其不幸的命運而感嘆,因劉禹錫的兩度被貶一共是23年(“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劉禹錫針對白居易贈詩中“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兩句,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酬答,勸慰白居易不必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憂傷。沉舟側畔,有千帆競發;病樹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