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身無長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明.張岱《瑯嬛文集.卷四.家傳》:「先子暮年,身無長物。則是先子如邯鄲夢醒,繁華富麗,過眼皆空。」
膽顫心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心驚膽戰」之典源,提供參考。 敦煌變文《維摩詰經講經文》(據《敦煌變文集新書.卷二》引)維摩髮籠離垢之繒,手柱(拄)弱梨之仗(杖),謂我言道:「彌勒:汝久居聖位,已出煩(樊)籠,三僧祇劫修行,百萬生中精進。福惠具足,種性尊高,六度已圓,十身備歷。所以世尊授仁者記,一生成佛。未委三生之中,何生得記,過去未來現在?若言過去,過去已滅;若言未來,未來未至;若言現在,現在不住。況生住異滅,念念遷移,云何彌勒得授記乎?又莫是无生得受記也?若是無生得受記者,如無有生;若以如滅得受記者,如無有滅。真如不屬生滅,无去无來。又一切眾生,皆有真如。若彌勒得授記者,一切眾生,亦合得記。若過去得菩提,即是...
覆水難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敦煌變文集.卷五.伍子胥變文》:「王乃面慚失色,羞見群臣:『國相,可不聞道,成謀不說,覆水難收;事已〔如〕斯,勿復重諫!』」
水泄不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點水也無法泄漏,形容包圍得極為嚴密。※語或本《敦煌變文集新書.卷五.伍子胥變文》。後亦用「水泄不通」形容擁擠不堪。
迥然不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思,世稱為「陳思王」。所作經後人輯為《曹子建集》。〔參考資料〕 宋.朱熹〈答程允夫書〉其四(據《朱子文集.卷四一》引)此又雜於釋氏之說,更當以二程先生說此處,熟味而深求之,知吾儒之所謂道者,與釋氏迥然不同,則知「朝聞夕死」之說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麻木、感覺遲鈍。唐.楊嗣復〈丞相禮部尚書文公權德輿文集序〉:「元和五年冬,執政暴疾,既瘖且痺,未旬日而公作相。」宋.歐陽修〈憎蒼蠅賦〉:「欲瞑而復警,臂已痺而猶攘。」古字作「痹」。
一針見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無關,轉用字面義,表示一針下去,血即湧出,用來比喻言論簡潔透澈,深中肯綮,如梁啟超的《飲冰室合集.文集六.盧梭學案》:「案此論可謂一針見血,簡而嚴,精而透矣!」
牛刀小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宋.洪适《盤洲文集.卷七二.眾官祭羅通判文》:「惟公螢窗種學,足用三冬。……登名鴈塔,騰譽儒林。牛刀小試,卓魯銷聲。」
一知半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張栻〈寄周子充尚書〉(據《張南軒先生文集.卷一.書》引)1>蓋致知力行,此兩者工夫互相發也。尋常與朋友講論,愚意欲其據所知者而行之。行而思之,庶幾所踐之實,而思慮之開明,不然。貪高慕遠,莫能有之,果何為哉?然有所謂知之至者,則其行自不能已,然須致知力行工夫既到,而後及此,如顏子是也。彼所謂欲罷不能者,知之至而自不能以已也。若學者以想象臆度2>,或一知半解為知道,而日知之則無不能行,是妄而已。曾皙詠歸之語,亦可謂見道體矣。而孟子猶以其行不掩為狂,而況下此者哉!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辯》。 (2) 臆度:音|ˋ ㄉㄨㄛˋ ,主觀的揣測。〔參考資料〕 宋.嚴...
繼往開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朱熹〈隆興府學濂溪先生祠記〉(據《朱子文集.卷七八》引)自堯舜以來,至於孔孟,其所以相傳之說,豈有一言以易此哉?顧孟氏既沒,而諸儒之智不足以及此,是以世之學者茫然莫知所適,高則放於虛無寂滅之外,卑則溺於雜博華靡之中,自以為道固如是,而莫或知其非也。及先生出,始發明之,以傳於程氏1>,而其流遂及於天下,天下之學者於是始知聖賢之所以相傳之實乃出於此,而有以用其力焉。此先生之教所以繼往聖、開來學,而大有功於斯世也。 〔注解〕 (1) 程氏:指程顥、程頤兩兄弟。程顥(西元1032∼1085),字伯淳,號明道先生,宋洛陽人。為學出入於老釋,終返於六經,為一代大儒。程頤(西元1033∼1107),字...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