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858.2569 ms
共 135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玉帛笙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和平的氣象。如:「這場戰爭終於結束,希望從此兩國可以玉帛笙歌,和平相處。」
|
九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楚辭篇名。戰國楚人屈原據楚地祭祀樂歌改作而成,分為〈東皇太一〉、〈雲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及〈禮魂〉十一篇。
2.夏禹時的樂曲。《左傳.文公七年》:「九功之德,皆可歌也,謂之九歌。」《楚辭.屈原.離騷》:「啟九辯與九歌兮,夏康娛以自縱。」漢.王逸.注:「九辯,九歌,禹樂也。」
|
鶯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鶯鳴宛轉如歌的聲音。唐.杜甫〈憶幼子〉詩:「驥子春猶隔,鶯歌暖正繁。」唐.令狐楚〈思君恩〉詩:「小苑鶯歌歇,長門蝶舞多。」
2.地名。屬新北市鶯歌區,面積二十一點一二四八平方公里。當地以陶瓷器聞名。
|
接輿歌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楚國狂人接輿作歌譏諷孔子在亂世不隱退的故事。見《論語.微子》。後比喻政治腐敗混亂,而含有隱退、避世的意思。漢.揚雄《法言.淵騫》:「欲去而恐罹害者也,箕子之洪範,接輿之歌鳳也哉。」
|
歌頌功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歌功頌德」。見「歌功頌德」條。01.宋.鄧牧《伯牙琴.君道》:「後世為君者歌頌功德,動稱堯舜,而所以自為乃不過如秦,何哉?」02.清.姚鼐〈古文辭類纂序目〉:「碑誌類者,其體本於詩,歌頌功德,其用施於金石。」
|
楚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楚人的歌曲。《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戚夫人泣,上曰:『為我楚舞,吾為若楚歌。』」北周.庾信〈擬詠懷詩〉二七首之一一:「楚歌饒恨曲,南風多死聲。」
2.引申為危急困頓的聲音。參見「四面楚歌」條。明.陸世廉《西臺記》第一齣:「日輪誰復更揮戈,怕聽軍前盡楚歌。」
|
武城弦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孔子的學生子游出任武城邑令,用禮樂教化百姓。孔子到武城,聽到武城一片弦樂歌聲,便開玩笑說:「割雞焉用牛刀?」子游回答說:「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孔子即向同行弟子表示子游的話是對的,自己剛才不過是說笑罷了。典出《論語.陽貨》。後以武城弦歌表示為政者重視禮樂教化,為政得法。
|
高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聲歌唱。漢.傅毅〈舞賦〉:「亢音高歌為樂方。」唐.杜甫〈短歌行贈王郎司直〉詩:「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吾老矣。」
|
詩詞歌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韻文的總稱。《儒林外史》第三回:「童生詩詞歌賦都會,求大老爺出題面試。」《紅樓夢》第四○回:「無論詩詞歌賦、成語俗語,比上一句,都要協韻,錯了的罰一杯。」
|
倚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配合音樂的旋律來歌唱。唐.鄭嵎〈津陽門〉詩:「玉奴琵琶龍香撥,倚歌促酒聲嬌悲。」宋.蘇軾〈赤壁賦〉:「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