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41.855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紫坦裳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前翅長約 15mm,頭部與胸部橄欖褐色;前翅寬,頂角突出,外緣中段向外突出,翅身基部橄欖褐色,其餘主色為淡紅紫色,環紋c型、橄欖褐色,後中線呈白色細線,一淡黃褐色斜斑由頂角延伸向環紋外側;後翅色調同前翅主色,臀角具有兩個黑色點斑。外觀近似臺灣坦裳蛾(Tamba taiwana),然該種主色土褐色而易於辨識。
紫衫裳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前翅長約 11-12mm;雄蟲下唇鬚延長向頭、胸部背側方彎曲,第三節長橢圓形而背方著生暗棕色毛狀鱗片束,頭部、體軀與雙翅暗紫藕色,前翅稍狹長,頂角圓鈍,外緣平滑稍向外彎,環紋呈黃褐小點斑,中段具有黑色寬暈帶,腎紋黃色,由中央橫向黑線切分為基側較大之香蕉狀橫斑以及外側點斑,外中線於近前緣1/5段向外弧形外彎,一條淡粉紫色寬暈由頂角延伸向內緣中段,外緣黃褐色內嵌黑邊;後翅外緣平滑向外彎,中段具粉紫色寬斜帶暈。近似中谷氏紫杉裳蛾(Hadennia nakatanii),然該種雄蟲下唇鬚鐮刀形無特化,前翅環紋黑色,腎紋內側斑稍大而可供辨識。
裳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前翅長約 18-20mm;頭部淡褐色,下唇鬚長而向前背方延伸,第二節披鱗片叢,第三節鱗片緊貼,頭頂部具向前延伸的鱗片叢;胸部與腹部褐色;前翅狹長,頂角與外緣中段稍突出,由前緣亞基部縱向向近前緣1/3處延伸一條黑色細紋至外緣亞頂區,此線近中段參有些許白色,內緣近臀腳1/4段具有一黑色斑;後翅灰褐色。無外觀近似種,辨識容易。
白後輻擬燈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前翅長約 36mm,頭部、胸部與前翅背方淡白灰色;前翅寬而頂角略呈弧形,背方基部具有四到五個小黑點斑,腹方大體覆蓋暗棕色,僅縱向中段與亞內緣、以及後中段橫向呈白色帶紋;後翅背方近端室具有明顯暗棕色斑,背方與腹方亞外緣各脈間具有縱向暗棕色橢圓或是帶斑。無外觀近似種,辨識容易。
否極泰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救之恥。身拘而名尊,軀辱而聲榮,處卑而不以為惡,居危而不以為薄。五帝德厚,而(無)窮厄之恨,然尚有濫之憂。三守暴因之辱,不離三獄之囚,泣涕而受冤,行哭而為隸1>,演《易》2>作卦,天道祐之。時過於期,否終則泰。……夫吉者,凶之門。福者,禍之根。今大王雖在危困之際,孰知其非暢達之兆哉?」 〔注解〕 (1) 隸:古代稱地位卑賤或供人役使的人 (2) 演《易》:相傳周文王被商紂王囚於羑(|ㄡˇ)里時,曾取法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演《易經》而窮究天人之理,推伏羲八卦而為六十四卦,並作卦辭和爻辭。
老驥伏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魏.武帝〈步出夏門行〉(據《宋書.卷二一.樂志三》引)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驥1>老伏櫪2>,志在千里;烈士暮年3>,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注解〕 (1) 驥:音ㄐ|ˋ,千里馬。 (2) 櫪:音ㄌ|ˋ,馬槽,指馬房。 (3) 暮年:老年。〔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晉書.卷二三.樂志下》
剛愎自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楚莊王為君,晉師統帥為臣,君畏臣而逃。 (9) 社稷:本指土神和穀神,因社稷為帝王所祭拜,後用來稱國家。 (10) 病:以此為憂,為其所困。 (11) 次:駐紮。 (12) 管:鄭國地名,地約在今河南省鄭縣。〔參考資料〕 《呂氏春秋.孟夏紀.誣徒》然則王者有嗜乎理義也,亡者亦有嗜乎暴慢也。所嗜不同,故其禍福亦不同。不能教者,志氣不和,取舍數變,固無恆心。若晏陰,喜怒無處。言談日易,以恣自行,失之在己,不肯自非。愎過自用,不可證移。見權親勢,及有富厚者,不論其材,不察其行,敺而教之,阿而諂之,若恐弗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指帝王居住的地方。《莊子.讓王》:「身在江海之中,心居乎魏闕之下。」宋.岳飛〈滿江紅.怒髮衝冠〉詞:「待重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敝帚自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為人質厚少文,勇鷙有智謀。為討伐公孫述時之大將,後位至大司馬,卒謚曰忠侯。 (3) 輿:車箱。指車。 (4) 壁:軍營的圍牆。 (5) 夷:誅殺。 (6) 洛陽:位於河南省西部的洛陽盆地內。東漢建為都城。 (7) 讓:譴責。 (8) 劉禹:東漢時人,生卒年不詳。吳漢的副將。 (9) 敝帚:破掃帚。敝,破敗。 (10) 放麑啜羹:春秋時人秦西巴因為偷偷放走小鹿,被主人趕走的故事。戰國魏將樂羊為表忠心,吃下敵人送來他親生兒子的肉做成的肉羹的故事。麑,音ㄋ|ˊ,小鹿。啜,音ㄔㄨㄛˋ,吃。
虛懷若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老子》一書,分為上下兩篇,分別為道篇和德篇,故《老子》又稱為《道德經》,全書僅五千多字,但內容廣,由養生修身,乃至治國用兵,均有極為精闢的論述。在《老子》第一五章中,老子形容古代的有道之士,高深得令人無法完全理解,如果想要勉強來描述,可以說他謹慎小心得像要渡過冬天的河水,警覺戒備得像要防守四鄰的窺伺,拘謹恭敬得像個賓客,和藹可親得像冰塊融解,敦厚質樸得像塊未經雕琢的素材,渾然融合得就像激濁的江水,心胸開闊得像空曠的山谷。像這樣的人,不會驕傲自滿,所以才能夠去除舊有的弊端,不斷地更新進步。典源又見《老子》第四一章。「上德若谷」是表述不同等級的人聽到了同樣高深的道理,會有不同的反應。修養最高...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