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管中闚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得如「邯鄲學步」,非但沒學成,反而將自己原有的學問失去了。莊子與公孫龍並非同時代的人,表示莊子言論的深奧,連像公孫龍這樣博聞善辯之士都無法參透,只能獲得片面的理解,就如「用管窺天,用錐指地」般。後來「以管窺天」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見識片面而狹窄。
|
第一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佛教上指深奧而無出其右的妙理。為聖者所覺悟的真實。參見「二諦」條。《中論》卷四:「若不依俗諦,不得第一義;不得第一義,則不得涅槃。」
|
古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老深奧,不易理解。如:「《尚書》文字古奧,一般讀者往往需要白話注解。」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如是我聞四》:「其事不見後漢書,然文句古奧,字畫渾樸,斷非後人所依託。」
|
奧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深奧隱微之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宗經》:「洞性靈之奧區,極文章之骨髓者也。」
|
精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精密深奧。《三國演義》第六九回:「輅亹亹而談,言言精奧。」
|
鉤隱抉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治學上能發掘深奧精微的道理。
|
幽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道理的深奧。晉.孫綽〈遊天台山賦〉:「必契誠於幽昧,履重險而逾平。」《隋書.卷三二.經籍志一》:「其理幽昧,究極神道。」
|
理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道理的深奧處。南朝梁.元帝〈侍中吳平光侯墓誌〉:「學兼義府,談均理窟。」南朝陳.徐陵〈與齊尚書僕射楊遵彥書〉:「足下素挺詞峰,兼長理窟。」
|
持管窺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得如「邯鄲學步」,非但沒學成,反而將自己原有的學問失去了。莊子與公孫龍並非同時代的人,表示莊子言論的深奧,連像公孫龍這樣博聞善辯之士都無法參透,只能獲得片面的理解,就如「用管窺天,用錐指地」般。後來「以管窺天」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見識片面而狹窄。
|
潭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深室。比喻深奧。郭璞〈爾雅序〉:「學覽者之潭奧,摛翰者之華苑也。」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