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323.965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元始天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玉清元始天尊的簡稱。道教所供奉最高的神,位於玉清天。《隋書.卷三五.經籍志四》:「道經者,云有元始天尊,生於太元之先,稟自然之氣,沖虛凝遠,莫知其極。」《紅樓夢》第二回:「這女兒兩個字,極尊貴、極清淨的,比那阿彌陀佛、元始天尊的這兩個寶號,還更尊榮無對的呢。」
全真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金代,道士王重陽創立的宗教。主張儒、道、釋三教合一,其教義勸人誦讀儒教的《孝經》、佛教的《般若心經》和道教的《道德清淨經》,以返其真,故稱。元明時極為盛行。
五濁惡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謂充滿五種不清淨的煩惱世界。五濁指一、命濁,眾生多作惡業,致壽命極短;二、煩惱濁,眾生充滿貪、瞋、痴的煩惱;三、劫濁,世代危厄,飢餓、疾病、戰爭不止。四、眾生濁,眾生缺乏善根,不信因果、不持戒;五、見濁,邪說橫行。《阿彌陀經》:「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耳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耳邊。如:「耳根清淨。」《紅樓夢》第七七回:「又向迎春耳根說:『好歹打聽我受罪,替我說個情兒,就是主僕一場。』」
千載一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二》夫人生合天地之道,感於事動性之用也,故動用萬方,參差百品,莫不順乎道,本乎情性者也。是以為道者,清淨無為,少思少欲,沖其心而守之,雖爵以萬乘,養以天下,不榮也;為德者,言而不華,默而有信,推誠而行之,不愧於鬼神,而況於天下乎?為仁者,博施兼愛,崇善濟物,得其志而中心傾之,然忘已以為千載一時也;為義者,潔軌跡、崇名教,遇其節而明之,雖殺身糜軀,猶未悔也。■《晉書.卷八○.王羲之列傳》古人恥其君不為堯舜,北面之道,豈不願尊其所事,比隆往代,況遇千載一時之運?顧智力屈於當年,何得不權輕重而處之也。今雖有可欣之會,內求諸己,而所憂乃重於所欣。《傳》云:「自非聖人,外寧必有內憂。」今外不寧,內憂已深...
弄沙成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聚沙成塔」之典源,提供參考。 《妙法蓮華經.方便品》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諸佛滅度後,若人善軟心,如是諸眾生,皆已成佛道。諸佛滅度已,供養舍利者,起萬億種塔,金銀及玻,硨磲與碼,玫瑰琉璃珠,清淨廣嚴飾,莊校於諸塔;或有起石廟,旃檀及沉水,木并餘材,磚瓦泥土等,若於曠野中,積土成佛廟;乃至童子戲,聚沙為佛塔,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若人為佛故,建立諸形像,刻琱成眾相,皆已成佛道。
自在逍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封神演義》第八三回:「烏雲仙與吾有緣,被吾用六根清淨竹釣去西方八德池邊,自在逍遙。無罣無礙。」也作「逍遙自得」、「逍遙自在」。
楞嚴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典籍:(1)《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的簡稱。十卷。是屬於如來藏系的著作,主張一切現象都是心的顯現,心是清淨妙體,眾生由於不知心的淨妙,不悟現象非真而流轉生死,當修禪定而證悟解脫。本經從宋代以來漸趨重要,常作為教理的主要依據。近代因學者疑為唐人自撰,非般刺蜜帝所譯,故地位漸趨沒落。《西遊記》第二五回:「我只聽得佛教中有卷《楞嚴經》、《法華經》、《孔雀經》、《觀音經》、《金剛經》,不曾聽見個甚那『舊話兒經』啊!」(2)後秦鳩摩羅什所譯《首楞嚴三昧經》的簡稱。
見異而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見異思遷」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在《管子.小匡》篇中,記載了春秋時,齊桓公問丞相管仲說:「要怎樣才能讓人民生活安定,成就人民的事業?」管仲回答說:「士、農、工、商這四種身分的人不可以雜處而居,不然就會混亂,無法各司其職。所以聖王的時代,士都住在環境清淨的地方、農民一定住在田野鄉間、從事勞動的人一定住在官府附近、經商的人一定住靠近市場的地方。士如果能聚居在清幽的地方,那麼從早到晚、從小到大都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義、孝、敬、愛、悌等處世原則,他們的心就可以安定下來,不會受到別的事物干擾而改變他們的意志。後來「見異思遷」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的「見異物而遷焉」演變而出,比喻意志不堅定。
氣和心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心平氣和」。見「心平氣和」條。01.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卷三二.尊生》:「左右供使之人,得清淨子弟小心少過謙謹者,自然事閒,無物相惱,令人氣和心平。」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