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9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9.376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輔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心理醫療機構,或心理治療有關人員,實施診斷與治療,以增進個別當事人的適應。(四)提供資料服務與進行溝通的回饋  輔導工作可提供當事人有關自身環境的正確資料,亦可讓家屬及行政單位更了解當事人。藉著資料的分享,有助於解決問題或形成和諧且對當事人發展有利的氣氛。 輔導人員的角色(一)當事人的觀點許多當事人認為輔導工作是有用的,認為輔導人員是他們的輔助者。但論及個人問題,其實輔導人員幫助不大,因此當事人在教育與職業方面做抉擇時,較會尋求輔導人員的協助。(二)教師的觀點Darley(1956)發現在一般教師心目中,輔導人員是:1...
課程領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位很重要的課程領導者,他(她)本身除了對於課程應該有所了解外,也要發揮領導的功能,去塑造教師間相互溝通與對話的環境與機會,以利教師能夠進行有效的課程決定。柯魯格(S. E. Krug)提出課程領導包括下列要素:1.確定任務;2.管理課程與教學;3.視導教學;4.評量學生進步情形;5.增進教師教學氣氛。所以,課程領導的主要內涵可以歸納為下列六方面:1.設定課程目標與計畫;2.管理與發展學校教育方案;3.視察和輔導教學改進;4. 發展教師專業能力;5.評量學生學習結果;6.塑造課程發展文化。是故,課程領導係以行政的力量和資...
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abilitiesand Gifted Education, 2005):1.兒童目前生理、認知、溝通、社會或情緒,以及適應行為發展的水準。2.家庭有關促進身心障礙兒童發展的資源、優先、與關切的事項。3.兒童及家庭所欲實現的主要成果;用以決定進步狀況的標準、程序、與時程4.是否成果或服務的改變或修正是必要的。為滿足兒童及家庭的獨特需求所需要之明確的早期療育服務,包括服務的次數、程度、與提供的方法。將提供服務的自然環境,包括若有任何情形無法在自然環境中提供服務,則須證明其合理性。預計開始提供服務的日期,以及預期服務的期間...
輔導人員人格特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輔導人員人格特質(Characteristic of assistant)目錄1 前言2 人格特質2.1 對人感興趣,且關懷別人2.2 身心成熟2.3 自我了解2.4 肯定自我2.5 真誠的態度2.6 彈性態度2.7 溝通技巧2.8 敏感性2.9 廣博的知識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前言輔導人員想要對於當事人有所助益,必須經過專業的訓練,以及具備特有的人格特質,才能有效幫助當事人,並且達成其輔導之實質功能。例如對於沒有耐心的人而言,即不適合從事輔導之工作,因怕其不耐煩的展現,會對於當事人造成另一種的傷害,而使得當事人對於周...
讀寫萌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讀寫萌發(emergent literacy)目錄1 定義2 讀寫萌發的重要概念3 讀寫萌發的意義4 讀寫萌發的特徵5 讀寫萌發的輔導6 關鍵字7 參考資料 定義克蕾(Clay)提出讀寫萌發的概念,是指幼兒從觀察及使用文字,在意識到讀、寫具溝通的功能,慢慢萌發出讀寫能力。及讀寫萌發是自然的歷程、是持續發生的、讀與寫的能力是伴隨發展的。 讀寫萌發的重要概念1.從幼兒的觀點來瞭解幼兒的讀寫發展。2.幼兒在生活中自然學習讀與寫的能力。3.幼兒是主動學習者。4.讀寫發展是一種社會化的過程。5.讀與寫是連帶、同時發展。 讀寫萌發的...
家族系統治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實質問題,需要實際處理解決。策略家族治療強調家庭成員和治療過程中的權力、控制與階級關係。此學派源自溝通理論。認為家庭帶來的問題是真正的問題,而非家庭系統功能不良而產生。此學派是問題解決導向,治療目標為實際消除個案的問題,並改變家庭失功能之溝通模式。諮商師為顧問、專家的角色,會設計出一套有效策略來引導家庭改變,進而解決問題。治療者藉由行動取向的指導,提出有效的策略介入,讓個案的行為產生改變。此學派認為理解與洞察是不必要的,因為當個案的行為改變發生,...
討論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討論教學法目錄1 意義2 適用時機3 討論的功能3.1 (一)認知方面3.2 (二)情意方面3.3 (三)技能方面4 類型5 影響因素6 優點與限制(註1)6.1 優點6.2 限制7 關鍵字8 參考資料 意義討論教學法是指團體的成員齊聚在一起,經由說、聽和觀察的過程,彼此溝通意見,以達成某種教學目標。主要特色在於教師與學生共同就某一主題進行探討,以尋求答案或能為團體大多數成員所接受的意見(註1)。討論法重視在教學過程中讓討論者自由發揮想法,並藉由意見的交換彼此接納、容忍和尊重,進而發展思考和價值判斷的能力。(方郁琳,19...
團體探究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團體探究法(Group-Investigation,簡稱G-I),由莎朗(R.Sharan)等人於1976年所發展的,其目的在於提供學生多樣而廣泛的學習經驗,每組學生自行決定所要學習之內容,並懂得如何組織及進行溝通,然而這樣的學習經驗必先具備一些基本知識和技巧。團體探究包含以下四項重點:1.全班是由不同小組集合而成。2.設計多樣之學習任務供小組探究。3.強調學生間主動之溝通。4.教師和小組...
個別化教育計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個別化教育計畫的意義2 個別化教育計畫的法律基礎2.1 中華民國3 個別化教育計畫的目的3.1 明確提示教育計畫和計畫內容3.2 表明績效責任3.3 促進家長和學校之間的溝通4 個別化教育計畫的功能5 個別化教育計畫擬定的程序6 個別化教育計畫的內容6.1 學生目前的能力水準6.2 年度的長程目標6.3 短程的教學目標6.4 特殊教育服務6.5 教育相關服務6.6 實施日期和期限6.7 評鑑標準和程序 個別化教育計畫的意義個別化教育計畫(Individualized Educational Program, 簡稱...
會心團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目標朱秉欣(1975)認為,會心團體是藉由團體成員間的交互反應,而促成個體成長發展,便利成員間的溝通,改善成員之間的關係。Eddy和Lubin(1971)也認為,會心團體強調擴充成員的知覺,探索內心與人際關係,解除內在的壓抑,達到個人的成長。 過程Rogers(1970)依會心團體心理轉變可能的序階,劃分成15個階段,這些階段能使領導者了解成員的心理與行為表現,作為帶領團體指標。1. 蘑菇:團體剛開始時,領導者讓成員有相當大的自由,成員不必為團體的發展方向負責。2. 不願意探索自我和表達自我:在這個階段,成員不希望再...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