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5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6.071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教育社會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ultures)研究。伯恩斯坦提出「霸權再製」。「文化霸權」(culture hegemony)-統治階級所建立的生活文化,經由教育與大眾傳播媒體的機制力量,影響社會成員的認知。認為兒童社會背景影響語言,語言影響認知表現,認知表現影響教育成就。 解釋理論學派(interpretive theory) 重要理論現象學:湖賽爾所創。符號互動論源始於米得(Mead)的自我中心學、柯來(Cooley)的「鏡中我」,以及湯姆士(Thomas)的「情境定義」。研究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性質與過程。俗民方法論創始者-葛分科(Garfi...
摧枯折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8∼前207,戰國秦滅六國後,秦王政統一天下,建都咸陽,實行中央集權。因秦始皇專制獨裁,二世皇帝殘暴統治,致使六國遺民紛紛起兵抗暴,後為劉邦所滅。 (3) 鐫金石:雕鑿頌揚功德的箴銘。鐫,音ㄐㄩㄢ,雕鑿、雕刻。
全控機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式的社會控制方式;孤立、隔離、矯治,皆是由被賦予該權力正當性的單位來執行,而執行這些控制功能的,便是統治者所設立的全控機構。孤立意在把行為偏差者完全封鎖,使其和社會脫離,而不打算給予其矯正或治療,如:無期徒刑監禁、死刑。隔離則是認為偏差者仍有改過自新的可能,而限制其餘某段時間內無法和正常社會人士接觸,直到其重新符合社會所期待之行為標準,如:普通監禁。矯治是以醫療行為或管控,來幫助部分偏差者,來戒除其偏差行為,如:吸毒成癮、酗酒。(註2 ) 全控機構的再社會化不論是矯治偏差行為的監獄,或是訓練要求一致整齊的軍事組織,都有以...
韓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裡面,認為處世,不需要拘泥固定形式與方式,只要順著大道即可。但韓非僅取部分意思,認為無為,落實在君王統治上,應該是無特定喜好,或喜好不能被臣下掌握,此面向還包括施政習慣,統馭方式等,應該陰晴不定,難以掌握。如此才不會反被臣下駕馭,被認為如此才算是無為之治。也有學者認為,「解老」與「老」部分,似乎與韓非其他論述有出入,可能不是韓非所作。 著作   主要著作有《韓非子》一書。 參考資料網路資料及維基百科。 相關教學資源請參考考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ISP):https://isp.moe.edu.tw/resourc...
霸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與王道相反。指不顧仁義,以極權統治。《史記.卷六八.商君列傳》:「鞅曰:『吾說公以王道而未入也。……吾說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
御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現借以諷刺各種統治者所控制操縱或專用專享的人事物。如:「御用學者」。
神經系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腦、脊髓及神經的總稱。為統治全身的系統,由神經細胞及神經纖維聯絡而成,包括中樞神經系統及周圍神經系統。也稱為「神經系」。
古羅馬文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是部落首領,由選舉產生,傳統認為羅馬王政時代總共經歷了七個王。羅馬王政時代最後一個王,小塔克文,其統治方式非常殘暴,引起人民不滿因而被驅逐,此後羅馬人為了防止再出現這樣殘害人民的國王,因此決定不再設立國王,改為每年選舉出兩名執政官來治理國家。從此羅馬進入了共和國時期。 共和國時期(西元前五百零九年~西元前三十年)此時其羅馬人內部透過不斷的爭鬥,形成了被古代史學家譽為「世界上最好的政體」的政治制度。此時期透過戰爭,對內統一了除北部波河流域外的義大利半島;對外則征服了迦太基、馬其頓、希臘和西班牙的大部分地區,除了托勒密王朝...
體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罪,得處以笞刑;若先前被處財產刑卻未能繳清者,得經折算執行笞刑。」(王泰升《台灣法的近代性與日本殖民統治》)根據台灣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編輯出版的《台灣歷史辭典》「笞刑執行中止」條:每次笞刑行刑前,都要醫師會診,如果判斷出受刑人身體不堪負荷,要等到身體狀況許可才動刑。每次笞打最多不能超過25下、最多可分4次。係後藤新平參考清帝國的打屁股肉刑和英國殖民地的英國式藤條打屁股研擬而成。1921年5月1日,時任總督田健治郎下令廢止《罰金及笞刑處分例》。刑具是竹板,受刑人脫掉褲子,光著屁股,捆綁在刑臺上,打屁股。(參見吳濁流小說《...
課程社會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批判。課程社會學者強調,不同型態的知識和個人在社會結構中所處的位置有關,包括性別、階級、族群等。因為統治者或具有支配權力的社會組織,運用其權力干涉學校課程內涵,使課程教學呈現某些特殊類型的知識(如白人的、漢人的、男人的、上層菁英的、西方的),並且排除其他類型的知識(如非白人的,女性的、庶民的、地區的)。[註2] 備註[註1] 譚光鼎(2010)。教育社會學,頁446。學富。[註2] 譚光鼎(2010)。教育社會學,頁447。學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