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42.504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高下其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論定是非。 (6) 伯州犁:春秋時代楚國大夫。 (7) 囚:名詞,囚犯。 (8) 寡君:古代臣民對他國自稱本國君主的謙詞。 (9) 貴介:顯貴的人。 (10) 縣尹:職官名,一縣的首長。 (11) 弱:動詞,敗。
接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對待臣民。《北史.卷七.齊本紀.顯祖文宣帝》:「帝推誠接下,務從寬厚,事有不便者,咸蠲省焉,群情始服。」
披肝瀝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能及。文中列舉古代聖王,均是上承天命,下順人心,所以能夠建立邦業,造福萬民;今日隋文帝也是因為四方臣民諸侯的愛戴,又有上天的祥瑞、讖語為證,因為隋文帝對人總是坦誠相待,忠貞不二,所以才能完成帝業,統治天下,以此勸梁士彥等人打消謀反的念頭。後來「披肝瀝膽」被用來比喻赤誠相待,忠貞不二。
披瀝肝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能及。文中列舉古代聖王,均是上承天命,下順人心,所以能夠建立邦業,造福萬民;今日隋文帝也是因為四方臣民諸侯的愛戴,又有上天的祥瑞、讖語為證,因為隋文帝對人總是坦誠相待,忠貞不二,所以才能完成帝業,統治天下,以此勸梁士彥等人打消謀反的念頭。後來「披肝瀝膽」被用來比喻赤誠相待,忠貞不二。
上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皇帝告令臣民的詔書。《元史.卷一二八.阿里海牙傳》:「是州生齒數百萬口,若悉殺之,非上諭伯顏以曹彬不殺意也,其屈法生之。」《文明小史》第八回:「朝廷有過上諭,原說不久就要裁撤釐局的,怎麼又添了這許多捐局呢?」
不學無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不學無術」。見「不學無術」條。01.宋.歐陽修〈論臺諫官言事未蒙聽允書〉:「使陛下上不顧天災,下不恤人言,以天下之事委一不學無識、諂邪狠愎之執中而甘心焉?」
02.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一.檄》:「世皇〈下江南檄〉,枚舉賈似道無君之罪,宋國臣民其不誠服者與?其文曰:『……世濟其惡,真兇悖之賈充。謀及迺心,效姦雄之曹操。不學無識,舞術弄權。』」
燎如觀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洞若觀火」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盤庚是成湯的十世孫,商朝的十七代君主。《尚書.盤庚》是盤庚為了遷都所作告諭臣民之書,共分三篇。上篇是盤庚對邦伯、執事等貴冑大臣的訓誡之詞,主要說明遷都是上天的旨意,任何阻礙遷都的行為都是違背天意的;中篇則是對平民的訓詞,口氣嚴厲,語帶威脅,要人民共同支持遷都之舉,否則就會被處死;下篇則是遷都後,盤庚告誡百官諸侯之言,希望他們能夠把恩德廣施於民。在上篇裡頭,盤庚警告專權弄政的貴族大臣:「不是我荒廢了先王的美德,而是你們的行為讓先王的美德隱晦,不畏懼我這個君王。對於你們的計謀私心,我就像看著火光一樣地清楚,只是因為我拙於謀劃,才會讓你們犯下這樣的過失。如...
防微慮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臣愚以為左官外附之臣,依託權門,傾覆諂諛,以求容媚者,宜行一切之誅。 〔注解〕 (1) 陛下:古代臣民對天子的尊稱。 (2) 戲豫:遊戲豫樂。豫,樂。 (3) 湊:聚攏、聚合。
披肝露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能及。文中列舉古代聖王,均是上承天命,下順人心,所以能夠建立邦業,造福萬民;今日隋文帝也是因為四方臣民諸侯的愛戴,又有上天的祥瑞、讖語為證,因為隋文帝對人總是坦誠相待,忠貞不二,所以才能完成帝業,統治天下,以此勸梁士彥等人打消謀反的念頭。後來「披肝瀝膽」被用來比喻赤誠相待,忠貞不二。
寡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寡德的君主。古代臣民對他國自稱本國君主的謙詞。《左傳.桓公十八年》:「寡君畏君之威,不敢寧居,來脩舊好。」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