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4.624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弄孫含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含飴弄孫」之典源,提供參考。 #《東觀漢記.卷六.外戚列傳.明德馬皇后》及上欲封諸舅,太后輒斷絕曰:「吾計之熟矣,勿有疑也。至孝之行,安親為上。今遭變異,穀價數倍,憂惶晝夜,不安坐臥,而欲封爵,違逆慈母之拳拳。吾性剛急,有胸中氣,不可不慎。穰歲1>之後,惟子之志2>,吾但當含飴弄孫,不能復知政事。」 〔注解〕 (1) 穰歲:穀物豐收之年。穰,音ㄖㄤˊ。 (2) 惟子之志:按自己的意志處事。〔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後漢書.卷一○.皇后紀上.明德馬皇后》
同志合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舉表〉。 (2) 虞舜:上古帝王舜的稱號。姓姚,名重華。因建國於虞,故稱為「虞舜」或「有虞氏」。性至孝,堯用之,後受禪為天子,都於蒲阪(今山西省永濟縣)。在位四十八年,南巡,崩於蒼梧之野。傳位於禹。亦稱為「大舜」。 (3) 太公:即太公望呂尚。字子牙,東海人。本姓姜,其先封於呂,從其封姓,故稱為「呂尚」。周初賢臣,年老隱於釣,周文王出獵,遇於渭水之陽,相談甚歡,曰:「吾太公望子久矣。」因號「太公望」。載與俱歸,立為師。後佐武王克殷,封於齊,後世稱為「姜太公」。亦稱為「呂望」、「姜尚」。 (4) 行耦:作為相同。耦,音ㄡˇ,通「偶」。 (5) 許由:字武仲,生卒年不詳。上古之高士,陽城槐...
三年不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傳漢代東海一孝婦少寡無子,侍奉婆婆至孝,婆婆因其不肯改嫁,深怕拖累媳婦而自縊。但孝婦反遭誣陷而被官府處死,造成冤獄,導致郡中三年乾旱不雨。典出《漢書.卷七一.于定國傳》。後比喻冤獄。如:「他斷案仔細公正,深怕有三年不雨,六月飛霜的事情發生。」
福德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土地公傳傳奇福德正神,民間俗稱土地公,亦有稱為福德爺、伯公、大伯爺、后土或簡稱土地。福德正神傳說亦多,有傳福德正神姓張名福德,生於周武王二年二月二日,自小聰穎至孝;三十六歲時,官朝廷總稅官,為官廉正;至周穆王三年辭世,享年一零二歲。死後三日容貌不變,有一貧戶以四大石圍成石屋奉祀,過了不久,即由貧轉富,百姓咸信神恩保佑,乃合資建廟並塑金身膜拜,故生意人常祀之。另傳土地公為周朝士大夫家僕,為免讓小姐受凍,乃脫衣給小姐穿,自已卻凍死。此時天空顯現『南天門大仙福德正神』,士大夫感謝其恩德,建廟奉祀。周武王時,贈封后土,後世尊為...
隱惡揚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隱惡揚善」之典源,提供參考。 《禮記.中庸》子曰:「舜1>其大知2>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3>,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 〔注解〕 (1) 舜:上古帝王的稱號。姓姚,名重華。因建國於虞,故稱為「虞舜」或「有虞氏」。性至孝,堯用之,後受禪為天子,都於蒲阪(今山西省永濟縣)。在位四十八年,南巡,崩於蒼梧之野。傳位於禹。亦稱為「大舜」。 (2) 大知:大智。知,音ㄓˋ,同「智」,智慧。 (3) 邇言:淺近的言語。邇,音ㄦˇ。
張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字季鷹,晉吳郡人,生卒年不詳。雅有清才,善屬文,縱任不拘,時稱為「江東步兵」。齊王冏辟為大司馬東曹掾,知冏將敗,又因秋風起,思吳中菰菜、蓴羹、鱸膾,遂歸吳。性至孝,遭母喪,哀毀逾恆,著有〈首邱賦〉等數十篇。
蕭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501~531)字德施,聰睿好學,天監中立為太子。東宮有書三萬卷,一時賢才並集,性至孝,年三十一卒。所輯文選六十卷,蒐集秦漢以來詩文,為總集之祖。諡號昭明,世稱為「昭明太子」。
刻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剝削、剝奪。《史記.卷一一.孝景本紀》:「至孝景,不復憂異姓,而鼂錯刻削諸侯。」《南史.卷七七.恩倖傳.沈客卿傳》:「客卿每立異端,唯以刻削百姓為事。」
志同心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舉表〉。 (2) 虞舜:上古帝王舜的稱號。姓姚,名重華。因建國於虞,故稱為「虞舜」或「有虞氏」。性至孝,堯用之,後受禪為天子,都於蒲阪(今山西省永濟縣)。在位四十八年,南巡,崩於蒼梧之野。傳位於禹。亦稱為「大舜」。 (3) 太公:即太公望呂尚。字子牙,東海人。本姓姜,其先封於呂,從其封姓,故稱為「呂尚」。周初賢臣,年老隱於釣,周文王出獵,遇於渭水之陽,相談甚歡,曰:「吾太公望子久矣。」因號「太公望」。載與俱歸,立為師。後佐武王克殷,封於齊,後世稱為「姜太公」。亦稱為「呂望」、「姜尚」。 (4) 行耦:作為相同。耦,音ㄡˇ,通「偶」。 (5) 許由:字武仲,生卒年不詳。上古之高士,陽城槐...
志合意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舉表〉。 (2) 虞舜:上古帝王舜的稱號。姓姚,名重華。因建國於虞,故稱為「虞舜」或「有虞氏」。性至孝,堯用之,後受禪為天子,都於蒲阪(今山西省永濟縣)。在位四十八年,南巡,崩於蒼梧之野。傳位於禹。亦稱為「大舜」。 (3) 太公:即太公望呂尚。字子牙,東海人。本姓姜,其先封於呂,從其封姓,故稱為「呂尚」。周初賢臣,年老隱於釣,周文王出獵,遇於渭水之陽,相談甚歡,曰:「吾太公望子久矣。」因號「太公望」。載與俱歸,立為師。後佐武王克殷,封於齊,後世稱為「姜太公」。亦稱為「呂望」、「姜尚」。 (4) 行耦:作為相同。耦,音ㄡˇ,通「偶」。 (5) 許由:字武仲,生卒年不詳。上古之高士,陽城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