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2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11.556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陽奉陰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面上裝著遵守奉行,實際上卻違反不照辦。《官場現形記》第三三回:「勸戒屬員,嗣後不准再到秦淮河吃酒住夜;倘若陽奉陰違,定行參辦不貸。」
項莊舞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秦朝末年,項羽在鴻門宴請劉邦時,項莊藉表演舞劍想刺殺劉邦。於是張良至軍門,樊噲問情況如何時,張良回答道:「甚急。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典出《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後遂以項莊舞劍指在表面事物之下隱藏了另外的意圖。
咬文嚼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咬文嚼字」表面的意思就是把文字在口中咬嚼,形容人在字句上推敲琢磨。此語在元雜劇中已常見用,如秦&25cd1.jpg;夫的《剪髮待賓》。這齣戲劇是改編自《晉書.陶侃傳》中所載陶母剪髮易錢來招待賓客的故事。劇中除了描寫傳統「母賢子孝」的價值觀,又虛構了一個財主「韓夫人」,由她主動提出要將女兒嫁給陶侃,待陶侃高中狀元後,兩人也終成眷屬。這樣皆大歡喜的劇情安排,反映了元代士人階層與商人階層聯姻,政治權力和巨大財富結合的社會現象。在《剪髮待賓》中,陶侃因知道附近來了一個老學者,便想請至家中招待向他請益,可是家貧無錢,無奈之中,只好寫了「信」字,到財主韓夫人家中典當。韓夫人見陶侃相貌口才不凡,知是可造之...
浮光掠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浮光掠影」之「掠」,典源作「略」,「略」通「掠」,為輕拂、輕拭而過的意思。「浮光掠影」指「表面反射的光」和「一閃而過的影子」,用來比喻見識粗淺,不夠仔細深入。※語或出清.馮班《鈍吟雜錄》卷五。後亦用「浮光掠影」比喻文章言論的內容膚淺空泛。有時也用來形容印象不深刻。 △「走馬看花」、「浮光漾影」
才高八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富麗精工,清新自然,為後來南朝的謝朓、何遜,唐朝的孟浩然、王維等許多山水詩人的出現,開了先河。謝靈運表面上寄情山水老莊,實際上卻是一種對於現實不滿的逃避,也由於他的才華出眾,卻不得志於當時,因此所表現出來的另一種態度便是恃才傲物。他曾說:「如果把天下文才的總合當做一石,那麼曹子建一個人能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文人共得一斗。」表面上是推崇曹植的文采之高無人能及,實際上則是暗諷世人所有的才學加起來,還不如自己一人。也由於謝靈運的這種態度,讓他更不見容於權臣之間,幾經貶謫,後來被殺於廣州,年僅四十九歲。後來「才高八斗」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某人才學極高。
寡廉鮮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恬不知恥,厚顏無恥反義:高風亮節辨似: 「寡廉鮮恥」及「恬不知恥」都有不知羞恥的意思。 「寡廉鮮恥」側重於毫無廉恥之心,品性低劣;「恬不知恥」側重於對所做事安然不以為恥。 寡廉鮮恥 恬不知恥 辨似例句 ○ ㄨ 這些人表面上道貌岸然,暗地裡卻是偷雞摸狗,~。 ㄨ ○ 這個人竟然剽竊別人尚未發表的作品,還大言不慚地反誣別人抄襲,真是~!
似是而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孟子.盡心下》:「惡似而非者。」表面相似而實際上卻不然。漢.王充《論衡.死偽》:「世多似是而非,虛偽類真,故杜伯、莊子義之語,往往而存。」《後漢書.卷三.肅宗孝章帝紀》:「夫俗吏矯飾外貌,似是而非,揆之人事則悅耳,論之陰陽則傷化。」
走馬看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粗略知道事物的表面,而不詳加研究其內容涵意。[例]這次的歐洲之旅因為行程安排得太緊湊,只能走馬看花無法深入了解當地的民情風俗。
口蜜腹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口蜜腹劍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唐書李林甫傳:「世謂林甫:口有蜜,腹有劍。」 2.語譯原意是說表面上甜言蜜語,但心中計毒似劍,足以殺人。形容人表面親切和善,卻心懷惡念,時刻想陷害他人。蜜,指甜言蜜語。腹:肚子。劍,比喻惡毒的話像劍一樣可以傷人。 3.故事內容李林甫是唐朝天寶年間的宰相,是一個典型的奸臣。論才藝,倒還不錯,字、畫都還有一手。但是他做官用心陰險狠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皮膚遇寒時在表面所起的小顆粒。宋.蘇軾〈雪後書北臺壁〉詩二首之二:「凍合玉樓寒起粟,光搖銀海眩生花。」俗稱為「雞皮疙瘩」。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