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0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悚然生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肅然起敬」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肅然起敬」典源作「肅然增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規箴》中有一則記事:淨土宗始祖慧遠大師,在廬山講學,當時他雖已老邁,依然講論不輟。他看到弟子中有人怠惰了,就說道:「桑榆之光,理無遠照;但願朝陽之暉,與時並明耳。」說自己像桑榆上的落日餘暉,已經不久人世,但弟子們就像初昇的朝陽,光熱與時俱增,希望弟子們能夠把握青春年少,及時努力。慧遠說完後,就拿起佛經,繼續登座說法。那些高材生看慧遠雖老,卻仍賣力講論,就非常莊嚴地增加了恭敬之心,因此更加努力。後來「肅然起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因受感動而莊嚴地興起欽佩恭敬之心。
|
領異拔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標新立異」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莊子》一書是戰國時莊周所撰。晉代的向秀曾經替《莊子》作注,可惜還沒完成就死了,郭象接替他完成注釋的工作。同時期也有很多著名學者研究〈逍遙遊〉,但沒有人的見解可以超越他們,直到支道林的出現。根據《世說新語.文學》記載,支道林曾經和馮懷在白馬寺談天,席中聊到《莊子.逍遙遊》。支道林對〈逍遙遊〉這篇的見解新奇獨到,不但「標新理」而且「立異義」,不僅超越了向秀和郭象兩人,更是那些著名學者探索追求不及的。同樣在《世說新語.文學》中另有一篇則載,孫興公對王羲之稱讚支道林說:「支道林拔新領異,胸懷所及,乃自佳。」王羲之剛開始不以為,待親耳聽聞支道林論〈逍遙遊〉,...
|
洞如指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談這方面的問題。然後他又指著自己的手掌說:「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這句話則是說:若真有人能說出禘禮的確實情況,那他就是個知禮的人,如此,則對於治理天下的方法,就像對自己手掌般清楚而且易於掌握。後來「暸如指掌」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對事情的狀況了解得非常清楚。
|
失魄亡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二五,這卷的內容提到倡家只是陪人喝酒賣笑,遣興解悶的地方。但因為「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有人太過沉迷於聲色,才使倡家原本的功能變了質。其中原文:「做姊妹的,飛絮飄花,原無定主;做子弟的,失魂落魄,不惜餘生。」意思就是說:作妓女的,感情就像風中飛絮,本來就沒有一定的對象;尋花問柳的人,每天沉迷女色,精神恍惚,完全不顧自己的人生。加上倡家老鴇不管天理,轉眼無情,常把人弄得傾家蕩產,敗名失德,喪軀隕命。倡妓這個行業這才常被人說是無底之坑、不滿之井,變成了害人的地方。
|
德以報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以德報怨」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論語》一書是由孔門弟子記錄而成,內容是孔子自述或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間相互問答的話。〈憲問〉篇中有一段論述謝恩報怨的方法。有人問孔子:用恩惠來回報仇恨,你覺得怎麼樣?孔子的回答是:如果用恩惠來回報仇恨,那用什麼來回報對我們有恩惠的人呢?不如用正直之道對待仇人,除非別人用恩惠待我,我才同樣的用恩惠回報他。此外,在《禮記.表記》中也記載了孔子曾經說過的話:「以德報德,則民有所勸;以怨報怨,則民有所懲。」及「以德報怨,則寬身之仁也;以怨報德,則刑戮之民也。」這些話也是在討論謝恩報怨的方法。「以德報怨」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於表示不記仇恨,反以恩德...
|
貪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貪取不應得的財物。《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天子與群臣議處,若是裴安卿是個貪贓刻剝,阿諛諂佞的,朝中也還有人喜他。」《儒林外史》第二九回:「荀大人因貪贓拿問了,就是這三四日的事。」
|
背本逐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后回說:「苟無歲,何以有民?苟無民,何以有君?故有問舍本而問末者耶?」意思是:「如果沒有歲收,怎麼會有人民?沒有人民,怎麼會有國君?哪有捨去根本而問旁枝末節的道理呢?」是以人民為根本大端,君主為微末小節。
|
慢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僅憑藉人力或獸力而行駛的車輛。分人力行駛車輛及獸力行駛車輛兩種。前者如腳踏車、三輪車、手拉車、板車等;後者如牛車、馬車等。
2.速度比較慢或停站次數較多的火車、汽車,稱為「慢車」。
|
辨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針對同一問題,不同意見者當面以言辭相互論爭。《老殘遊記》第一一回:「卻說申子平正與黃龍子辨論,忽聽背後有人喊道:『申先生,你錯了。』」
|
鬼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不真實、不可信的話。[例]他常信口胡言,所以沒有人會相信他的鬼話。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