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9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棄官歸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拋棄官職,回家鄉。《三國演義》第一○回:「曾拜黃門侍郎,後棄官歸鄉,今與其叔同投曹操。」
烏盆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曲劇目。宋代故事戲。敘商人劉世昌收帳家,途中遇雨,借宿窯戶趙大家中,趙大見財起義,毒死劉世昌,並將其屍燒製成烏盆。鞋工張別古向趙大索債,得盆抵債,劉世昌的鬼魂乃求張別古代為申冤。經包拯審明,杖斃趙大。也稱為《奇冤報》。
軟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時設酒宴款待遠歸的人稱為「軟腳」,今稱為「接風」。《新唐書.卷二○六.外戚傳.楊國忠傳》:「出有賜,曰『餞路』,有勞,曰『軟腳』。」
龐德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漢末高士,襄陽人。與諸葛亮、徐庶、司馬德操為友。劉表數度延請,不至。隱居鹿門山,因採藥不,不知所終。也稱為「龐公」。
得勝回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朝,朝廷。得勝回朝指作戰勝利回京城奏捷。後泛指戰勝而歸或形容勝利者驕橫自得。元.無名氏《小尉遲》第二折:「老將軍,你這一去,小心在意者,若得勝還朝,聖人自有加官賜賞哩。」《官場現形記》第四八回:「畢竟土匪是烏合之眾,那裡禁得起這大隊人馬,不下三個月,土匪也平了,……於是得勝回朝。」
政治大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立大學之一。前身為中央黨務學校,民國十八年改制為中央政治學校,校址設於南京。對日抗戰期間,學校隨政府西遷至重慶小溫泉。勝利後遷南京。三十五年,將中央政治學校與中央幹部學校合併,改制為「國立政治大學」。三十八年,大陸淪陷後,於民國四十三年在臺復校。現址位於臺北市文山區。
窮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窮困憂愁。唐.駱賓王〈秋日送別〉詩:「當歌應破涕,哀命窮愁。」
喜峰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名。位於河北省遷安縣西北,為長城重要的關隘。相傳古代有長期戍邊,不得回鄉的子弟,經其父多方祈求,終可鄉,且相會於此,故稱此地為「喜逢口」。明成祖永樂年間,改稱為「喜峰口」。
三編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亦稱為孔子。 (2) 《易》:《易經》。由伏羲制卦,文王繫辭,孔子作十翼。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易經》的內容最早只是記載大自然、天文和氣象等的變化,古代帝王作為施政之用,百姓用為占卜事象。至孔子作傳,始為哲理的書,是儒家的重要典籍。 (3) 〈彖〉:十翼之一,論斷六十四卦卦名、卦辭的文字。 (4) 〈繫〉:十翼之一,闡釋易經卦辭之義。 (5) 〈象〉:十翼之一,爻象的釋辭。 (6) ...
反邪就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改邪歸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改邪歸正」原作「背邪向正」。秦漢時期,在三公之下設有九卿。漢代的九卿分別為太常、光祿勳、衛尉、太僕、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東漢獻帝時遷都於許,典章湮沒,應劭於是綴集所聞,著成《漢官》(亦稱《漢官儀》)一書,記述漢代典章制度及職官禮儀。應劭在提到「卿」這個官職時,認為它有彰顯、光明之意,具有背棄邪道,趨向正路的作用,可以彰顯國家的道德。後來「改邪歸正」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改正錯誤的行為,回正途。出現「改邪歸正」的書證如《七國春秋平話》卷上:「望大王改邪歸正,就有道而去無道,則邦國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