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6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塵不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塵不染」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唐代時,一代高僧禪宗五祖弘大師有七百多名弟子,他想從中選擇一位來繼承衣缽,便要他們每人做一首偈,看看誰的修行最好。當時大家都公推最傑出的神秀,而神秀也毫不退讓地站出來,在牆壁上寫下:「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遣有塵埃。」這四句的意思是說,身如樹,心如鏡,隨時勤於擦拭,必能常保潔淨,不沾灰塵。神秀的意思是要人在修行時,能夠斷絕俗欲,保持心靈純潔。弘大師看了這首偈後,大為讚賞,說以後修道之人若能遵守這四句話,便能修成正果,還要其他弟子們誦念。當時,弘的另一位弟子慧能聽到同學誦念這首偈,便說:「這首偈意境是很美,但並沒有真正參悟空性。」...
拊心泣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椎心泣血」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椎心」是用手捶胸,「泣血」則是哭得極其悲痛,眼中幾乎要流出血來。一個人用手捶胸地哭泣著,心中自然有無限的悲傷,在所引典源中,「椎心泣血」就是李陵用來形容自己的心境。李陵戰敗而降匈奴,非為偷生,辱冀求日後復仇。無奈武帝不察,怒殺其母與妻,李陵悲憤之餘,致書蘇武,說︰「我何曾預料到復仇之志未酬,而怨恨已成;計謀還未實現,我的親人已經遭到刑罰而死,這種無奈與痛苦,就是我仰天捶胸泣血的原因啊!」後來「椎心泣血」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哀痛到了極點。
不寧不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焦躁不安,不能耐。元.關漢卿《蝴蝶夢》第四折:「空教我哭啼啼自敦自摔,百般的喚不回來。越教我自生殘害,急煎煎不寧不耐。」
略跡原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撇開表面的現象,探求背後的實情。如:「他的所做所為,略跡原情,也教人不苛責。」
隔靴之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隔著靴子的搔癢。比喻不切實際的做法。見「隔靴搔癢」條。01.清.李漁〈復王左車書〉:「始知身未極貧,而勸人以飢耐寒勿稱貸者,皆隔靴之搔、隔膜之視,徒足益人痛癢。」
銘功頌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或是他們,並沒有什麼區別,如今民眾因為我的緣故去打仗,要我犧牲別人的父子兄弟,卻做他們的君主,實在不心。」於是就帶領部屬離開豳地,到岐山下居住。豳地的人民也都扶老攜幼,全跟著古公來到岐下。鄰國聽說古公的仁義,也有許多人來歸附他。因此古公就變革戎狄的風俗,營造城郭,建築房舍,把民眾分成幾個邑落定居下來;又設立各種官職以辦理事務。人民譜歌作樂,以歌頌他的功德。後來「歌功頌德」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歌頌功績和恩德。
拔刀斷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斬斷坐席,表示不屑與看不起的人坐一起。《太平御覽.卷七○九.服用部一一.薦蓆》引《後漢書》:「許敬,字鴻卿。其鄉吏有誣君者,會於縣令坐,敬拔刀斷席曰:『敬不與惡人同席。』」
智以利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利令智昏」之典源,提供參考。 《史記.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傳》太史公1>曰:「平原君2>,翩翩3>濁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體4>。鄙語5>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貪馮亭6>邪說,使趙陷長平7>兵四十餘萬眾,邯鄲8>幾亡。虞卿料事揣情,為趙畫策,何其工也!及不魏齊,卒困於大梁,庸夫且知其不可,況賢人乎? 〔注解〕 (1) 太史公:司馬遷(西元前145∼前86),字子長,西漢人。繼承父親司馬談為太史令,並承遺命著述。後因李陵降匈奴事,遷為之辯護,觸怒武帝下獄,受腐刑。後為中書令,以刑後餘生完成《太史公書》,後世稱《史記》。 (2) 平原君:趙勝(?∼西元前351),戰國趙武靈王的...
乳腥未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替人求請。 (4) 生:先生,指酈食其。 (5) 韓信:?∼西元前196,西漢淮陰人。年輕時曾胯下之辱,後助漢高祖伐魏、舉趙、降燕、破齊,封為齊王,後徙封楚王。高祖熒欋背叛,擒置咸陽,降封淮陰侯,終為呂后所殺。 (6) 當:通「擋」,音ㄉㄤˇ。匹敵、抵抗。
脖兒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枴杖。如:「這種糗法子,令老太太不住要打他幾個脖兒枴。」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