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6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醜聲遠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壞名聲傳得很遠。《宋書.卷六一.武三王傳.廬陵孝獻王義真傳》:「案車騎將軍義真,凶之性,爰自稚弱,咸陽之酷,醜聲遠播。」
銜泣吞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氣吞聲」。見「氣吞聲」條。01.《陳書.卷二六.徐陵列傳》引南朝陳.徐陵〈與齊尚書僕射楊遵彥書〉:「兼年累載,無申元直之祈,銜泣吞聲,長對公閭之怒。」
 
咬定牙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受痛苦而堅持到底,或意志堅定不移。《西遊記》第五五回:「這長老咬定牙關,聲也不透。」也作「咬定牙根」、「咬緊牙關」。
失魄亡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失魂落魄」。見「失魂落魄」條。01.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一折:「你道他一世兒為人,半世兒孤貧,氣聲吞,何日酬恩?則你也曾舉目無親,失魄亡魂。」 
利以昏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利令智昏」之典源,提供參考。 《史記.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傳》太史公1>曰:「平原君2>,翩翩3>濁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體4>。鄙語5>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貪馮亭6>邪說,使趙陷長平7>兵四十餘萬眾,邯鄲8>幾亡。虞卿料事揣情,為趙畫策,何其工也!及不魏齊,卒困於大梁,庸夫且知其不可,況賢人乎? 〔注解〕 (1) 太史公:司馬遷(西元前145∼前86),字子長,西漢人。繼承父親司馬談為太史令,並承遺命著述。後因李陵降匈奴事,遷為之辯護,觸怒武帝下獄,受腐刑。後為中書令,以刑後餘生完成《太史公書》,後世稱《史記》。 (2) 平原君:趙勝(?∼西元前351),戰國趙武靈王的...
咬定牙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受痛苦而堅持到底,或意志堅定不移。《水滸傳》第六六回:「李逵渾身脫剝,睜圓怪眼,咬定牙根,手掿雙斧,從城濠裡飛殺過來。」《文明小史》第三二回:「眾商都是愚夫,聽了他的話,咬定牙根不肯答應。」也作「咬定牙關」、「咬緊牙關」。
一塵不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塵不染」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唐代時,一代高僧禪宗五祖弘大師有七百多名弟子,他想從中選擇一位來繼承衣缽,便要他們每人做一首偈,看看誰的修行最好。當時大家都公推最傑出的神秀,而神秀也毫不退讓地站出來,在牆壁上寫下:「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遣有塵埃。」這四句的意思是說,身如樹,心如鏡,隨時勤於擦拭,必能常保潔淨,不沾灰塵。神秀的意思是要人在修行時,能夠斷絕俗欲,保持心靈純潔。弘大師看了這首偈後,大為讚賞,說以後修道之人若能遵守這四句話,便能修成正果,還要其他弟子們誦念。當時,弘的另一位弟子慧能聽到同學誦念這首偈,便說:「這首偈意境是很美,但並沒有真正參悟空性。」...
如雷在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郵亭哭倒,我想此人真烈士也。……〔申包胥做見科云〕俺楚王懸望大國救兵,不啻饑渴,大王怎生不念親好,坐視乎?〔秦昭公云〕大夫,因你日夜號哭,忠烈動人,某今借與你十萬雄兵,命姬輦為帥,即日救楚。……某乃姬輦是也,官封大將軍之職,主公呼喚,不知有甚差遣?令人報復去,道是俺姬輦來了也。〔卒子報科云〕姬輦到。〔姬輦做見科云〕主公喚姬輦,那廂1>使用。〔申包胥2>云〕久聞元帥大名,如雷貫耳。今蒙大王憐愍敝國,肯發救兵,有勞元帥領兵前赴,真乃小官萬幸。 〔注解〕 (1) 那廂:這邊、這裡。 (2) 申包胥:生卒年不詳。春秋時楚國大夫。本姓公孫,名包胥,因封於申,故號申包胥。
冰炭不相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對立的雙方無法調和或不能相互容。如:「他們倆個真是冰炭不相容,一見面就吵個不休。」也作「冰炭不同器」。
分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辯。《紅樓夢》第二七回:「這裡紅玉聽說,不便分證,只得著氣來找鳳姐兒。」也作「分爭」。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