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26.887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桃花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飲酒後面呈桃紅色。明.陳元《金蓮記》第一三齣:「星橋烏鵲填,笑嬋娟,金尊偏送桃花面。」
昵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親近的樣子。唐.韓愈〈聽穎師彈琴〉詩:「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金史.卷七○.列傳.習不失》:「習不失聞其私語昵昵,若將執己者,一躍下樓,傍出藩籬之外,棄馬而歸,其勇趫如此。」
小娘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稱少女。通常指自己或他人的女兒。唐.韓愈〈祭女挐子文〉:「阿爹阿八使嬭以清酒時果庶羞之奠,祭於第四小娘子挐子之靈。」
陣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布陣的方法。《三國演義》第一○○回:「孔明曰:『欲鬥將?鬥兵?鬥陣法?』」
順吾者生,逆吾者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順從我的就能生存,違抗我的就會滅亡。《三國演義》第六○回:「吾視天下鼠輩猶草芥耳。大軍到處,戰無不勝,攻無不取,順吾者生,逆吾者死。知之乎?」
擢髮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賈不敢復讀天下之書,不敢復與天下之事。賈有湯鑊之罪,請自屏於胡貉之地,唯君死生之!」范雎1>曰:「罪有幾?」曰:「擢賈2>之髮以續賈之罪,尚未足。」 〔注解〕 (1) 范雎:西元前?∼前225,字叔。戰國時策士,魏人,善口辯,以遠交近攻的策略遊說秦昭王,昭王悅,官拜秦相,封應侯。雎,音ㄐㄩ。 (2) 賈:須賈,戰國時魏國中大夫,生卒年不詳。
銜聲茹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忍氣吞聲」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忍氣吞聲」原作「飲氣吞聲」。南北朝時,北魏將軍尒朱榮作亂,南王拓跋悅遂南奔梁國,梁武帝蕭衍尊他為魏主。梁朝的文書官任孝恭替南王寫了一篇聲討尒朱榮的檄文,將南王一行人離鄉背井,客居異地,試圖反攻的決心表露無遺,內容大意是:「尒朱榮在北方擁兵自重,胡作非為,侵略我的故鄉,我只好投奔梁國。梁武帝的文功武略,可比三皇五帝,又待我十分友善,並且派兵助我討伐逆賊。我與同伴們對家鄉的淪陷,親人的離散,感到無限的悲痛。我們強忍住這口氣,立誓報仇雪恨,將叛賊尒朱榮殲滅,復興宗族家園。」後來「忍氣吞聲」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受了氣也強自忍耐,不敢作聲...
恤老憐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憐憫貧老而加以周濟照顧。元.劉時中〈端正好.眾生靈套.三煞〉:「這相公愛民憂國無偏黨,發政施仁有激昂,恤老憐貧,視民如子。」明.陳元《金蓮記》第二七齣:「止為恤老憐貧,敢曰疏財仗義,我不任德,爾何謝恩。」
千金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季布:西漢時人,生卒年不詳。楚漢相爭,初為項羽部將,數圍劉邦。及項羽滅,為劉邦追捕,後由朱家透過陰侯滕公,乃得赦免,並官郎中、中郎將及河東守等。 (7) 諫:用言語或行動勸告別人改正錯誤。 (8) 通:交往。 (9) 不說:不悅。說,通「悅」。 (10) 游揚:稱揚美名,使名聲遠播。 (11) 距:通「拒」,拒絕。
天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人的元氣。《莊子.知北遊》:「若正形,一視,天和將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