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7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87.503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民墜塗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活十分痛苦,如墜入泥濘火炭之中。《書經.仲虺之誥》:「有夏昏德,民墜塗炭。」也作「生靈塗炭」。
道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一位高僧的法號。俗錢,長城(今浙江省長興)人(一說丹徒人)。幼年出家。除從慧頵和智首修學外,三十歲之前更多方廣學。三十歲以後便開始從事著述,並曾參加玄奘譯場,負責潤文。而他最主要的成就則在律學和佛教史的貢獻。他是唐代律宗三派之一的南山宗開創者,撰有《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三卷、《四分律拾毗尼義鈔》三卷、《四分律刪補隨羯磨疏》二卷等。在史學的著作以《續高僧傳》三十卷、《廣弘明集》三十卷、《大唐內典錄十卷》最有名。弟子千餘人,世稱「南山律師」。
胖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說、戲曲中對體態豐滿女子的俗稱。《官場現形記》第二五回:「胖姑,我看這件事你還是託了別人罷。」
敦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依長幼親疏之序,互相親厚。唐.張說〈大唐封祀壇頌〉:「九族敦序,百昭明,萬邦咸品。」也作「惇序」。
法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一位高僧的法號。俗李,趙州(今河北趙縣)人。為律宗相部宗創始人。初為靈裕法師弟子。後從靜洪、洪淵研究律學。在鄴(今河北臨漳境內)講律四十餘遍。著有《四分律疏》十卷、《羯磨疏》三卷等。弟子有明導、曇光、道成等。
同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同一宗族。《左傳.襄公十二年》:「諸侯之喪,異臨於外,同於宗廟,同宗於祖廟,同族於禰廟。」《三國演義》第五回:「操父曹嵩原是夏侯氏之子,過房與曹家,因此是同族。」
大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科舉時代的狀元。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九:「四方舉人集京師,當入見,而宋公名偶為眾人之首。……然其後卒為大魁。」
背槽拋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驢馬剛吃完槽裡的食物,就轉過身來拉糞。比喻人反臉無情,忘恩負義。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三折:「我這裡微微的把氣噴。輸個因,怎不教那廝背槽拋糞。」元.無名氏《舉案齊眉》第二折:「你將這赤的金、白的銀饕餮都盡,又道是女孩兒背槽拋糞。」
道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一位高僧的法號。俗衛。唐并州(今山西省太原)人。他是繼承北魏曇鸞淨土思想的大師,也是淨土宗的創始人之一。提倡稱名念佛,自己日念七萬遍,度眾無數,當時晉陽、太原、汶水三縣七歲以上男女沒有不稱阿彌陀佛名號的,可見他化人之深。著有《安樂集》二卷,將淨土法門作系統的闡述,為淨土宗的要籍。
負老攜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背著老人,牽著小孩。形容民眾成群結隊行動的情景。漢.趙曄《吳越春秋.吳太伯傳》:「邠人父子兄弟相帥,負老攜幼,揭釜甑而歸古公。」《三國志.卷六一.吳書.潘濬陸凱傳.陸凱》:「至被詔書當出,民感其恩,以忘戀土,負老攜幼,甘心景從,眾無攜貳,不煩兵衛。」也作「負老提幼」。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