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9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做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行為、作為。《董西廂》卷七:「妾想那張郎的做作,於姐姐的恩情不少。」《醒世恆言.卷八.喬太守亂點鴛鴦譜》:「只見媳婦共女兒互相摟抱,低低而哭。劉媽媽見如此做作,料道這事有些蹊蹺。」
多多益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於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指愈多愈好。《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八:「多多益善,母多丹多,省得再費手腳。」《儒林外史》第一五回:「尚書公遺下宦囊不少,這位公子卻有錢癖,思量多多益善,要學我這燒銀之法。」也作「多多益辦」。
半途而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官場現形記》第五二回:「現在你世兄的意思,打算怎麼樣呢?開礦本是件頂好的事,不但替中國挽回利權,而且養活窮人不少。若是半途而廢,豈不可惜!」
收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思想或行為檢點約束,不放縱。[例]經過父母的勸導之後,他最近已經收斂不少
遺臭萬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遺臭萬年」原作「遺臭萬載」。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一類是以《世說新語》為代表的志人小說。劉義慶(西元403∼444),南朝宋彭城人。為劉宋宗室,襲封臨川王。為人寡欲恬淡,雅好文史,不少的文人名士都聚集在他門下。著有《幽明錄》、《宣驗記》、《世說新語》等。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因為政局動盪,許多文人名士不能重務實而崇尚清談,品評人物之風盛行。《世說新語》就是記述當時文人名士的言談、風尚、軼聞和遺事,反映了各種人物的風貌。內容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三十六類,每類收若干則,全書共有一千多則。書中除了反映士人們的思想言行,以及上層社會的生活面貌外,更善用了比喻、對照、誇張、描繪等文學修辭技巧。在〈...
聆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注意聽。[例]她那優美的歌聲吸引了不少人前往聆聽。
疲於奔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屬地,子重奉命前往救援。就這樣,子重、子反一年中七次奉命到前線,勞累奔波,最後屬地還是被吳國攻下了不少,使吳國因此而壯大起來。巫臣寫給子反、子重的信裡,用「罷於奔命」表示要讓二人不斷接到命令奔走,使他們精疲力盡,所以教唆吳國騷擾楚國邊境。典源又見《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內容亦是表述巫臣和子反因搶夏姬而反目成仇,巫臣投奔晉國後,出使吳國教唆他們背叛楚國,不斷地攻打楚國的屬地,讓楚國為救援而疲於奔命。後來「疲於奔命」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事情繁多,奔波勞累。
轉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描述一件事物時,轉變它原來的性質,化成另一種與本質截然不同之事物的修辭法。作用在於增加「人生情趣」。如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橋〉一文中「我沒有夸父的荒誕,但晚景的溫存卻被我這樣偷嘗了不少。」將「晚景的溫存」與「偷嘗」兩種截然不同性質的語句結合在一起,使原來平鋪的敘述更加生動。
觸目驚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昆。若其望碑盡禮,我州之舊俗,傾廛罷肆,鄙(士)〔土〕之遺風,庶幾弘烈或不泯墜。荊、江、湘三州策名不少,並欲各率毫釐,少申景慕。斯文之託,歷選惟疑,必待文蔚辭宗,德僉茂履,非高明而誰?豈能騁無愧之辭,詶式瞻之望。吾西州窮士,一介寂寥1>,恩周榮譽,澤遍衣食,永惟道廕,日月就遠2>,緬尋遺烈,觸目崩心。常謂福齊南山,慶鍾仁壽,吾儕小人,貽塵帷蓋。豈圖一旦遂投此請。 〔注解〕 (1) 一介寂寥:一名默默無聞之人。寥,音ㄌ|ㄠˊ。 (2) 日月就遠:時間消逝。
名不虛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符,司馬遷因此說「名不虛矣」!典源又見《史記.卷一二四.遊俠傳.序》,內容則是表述自漢朝建立以來,有不少知名的俠義之士,像朱家、田仲、王公等人,他們雖然經常違背法律的規範,但因為廉節、有義氣,又懂得謙讓,因而贏得世人的稱頌,絕非空有其名,所以值得為他們立傳。文中也用了「名不虛立」之語。後來「名不虛傳」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名聲與實際相符,而非徒有虛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