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31.275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四分五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分散而不完整、不團結。《舊五代史.卷一三五.周書.僭偽傳二.劉守光傳》:「當今海內四分五裂,吾欲南面以朝天下,諸君以為何如?」《文明小史》第三五回:「只要弄得百姓四分五裂,各不相顧,便好發出苛刻的號令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安。《說文解字.示部》:「禔,安也。」漢.揚雄《法言.修身》:「或問士何如斯可以禔身?」
起死回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列傳.扁鵲》扁鵲過虢。虢太子死,扁鵲至虢宮門下,問中庶子喜方者曰:「太子何病,國中治穰過於眾事?」中庶子曰:「太子病血氣不時,交錯而不得泄,暴發於外,則為中害。精神不能止邪氣,邪氣畜積而不得泄,是以陽緩而陰急,故暴蹶而死。」扁鵲曰:「其死何如時?」曰:「雞鳴至今。」曰:「收乎?」曰:「未也,其死未能半日也。」……中庶子聞扁鵲言,目眩然而不瞚,舌撟然而不下,乃以扁鵲言入報虢君。虢君聞之大驚,出見扁鵲於中闕,曰:「竊聞高義之日久矣,然未嘗得拜謁於前也。先生過小國,幸而舉之,偏國寡臣幸甚。有先生則活,無先生則弃捐填溝壑,長終而不得反。」言未卒,因噓唏服臆,魂精泄橫,流涕長潸...
把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一握。《國語.楚語下》:「王曰:『其大小何如?』對曰:『郊禘不過繭栗,烝嘗不過把握。』」
韋應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朝如夢中。 城中臥疾,知閻、薛二子屢從邑令飲,因以贈之  車馬日蕭蕭,胡不枉我廬。方來從令飲,臥病獨何如。  秋風起漢皋,開戶望平蕪。即此吝音素,焉知中密疏。  渴者不思火,寒者不求水。人生羈寓時,去就當如此。  猶希心異跡,眷眷存終始。 聽嘉陵江水聲,寄深上人  鑿崖泄奔湍,稱古神禹跡。夜喧山門店,獨宿不安席。  水性自雲靜,石中本無聲。如何兩相激,雷轉空山驚。  貽之道門舊,了此物我情。 高陵書情,寄三原盧少府  直方難為進,守此微賤班。開卷不及顧,沉埋案牘間。  兵凶久相踐,徭賦豈得閒。促戚下可哀,寬政身致患。  ...
回頭是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頭是岸」,典源或出於《朱子語類.卷五九.孟子.告子上》。有人問朱熹要如何如孟子所說的「求放心」,也就是要如何約束放散之心?朱子引了「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來說明只要決心改正,心就在那裡,不必特別去追求。「回頭是岸」這個成語可能就是出自此處,用來比喻悔過自新或促人向善。如元代無名氏《度柳翠》第一折:「世俗人沒來由爭長競短,你死我活。有呵喫些個,有呵穿些個,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佛家常以「苦海無邊,回頭是岸」,說明生死輪迴雖然是無窮盡的,但只要能看到自我清淨的本性,即可解脫輪迴的痛苦;後來引申來勸人改過自新。
出生入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命來看,能長壽的十個裡有三個,短命的十個裡也有三個,本來可以長壽但卻自尋死路的,十個裡也有三個。為何如此呢?那是因為養之太過,對自己的供養太豐厚啊!總之,生命的過程就是「出生入死」,本是一種自然的規律,依循自然的規律去運作,不設過多的供養,如此便是長壽之道了。至於「出生入死」語義之轉變,所見的較早文獻是晉代潘岳的〈秋興賦〉。此文是潘岳借秋景抒寫他周旋於官場的無奈,和無法歸鄉的愁思,其中有一句「彼知安而忘危兮,故出生而入死」,是嘲諷自己看到安樂處,就忘了官場的處處危機,所以才會這樣不顧生死的在此留連忘返。後來「出生入死」就被用來比喻冒險犯難,隨時有喪失生命的危險。
才子佳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才華出眾的男子和品貌不凡的女子。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五齣:「才子佳人,難得聚會。你們一對兒,吃個交心酒何如?」《儒林外史》第一一回:「此番招贅進蘧公孫來,門戶又相稱,才貌又相當,真個是才子佳人,一雙兩好。」也作「佳人才子」。
顛倒是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歪曲事實,混淆黑白。[例]他不是不明事理的人,為何如此顛倒是非呢?
富而好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富有財物而又謙虛好禮。《論語.學而》:「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