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坎井之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井底之蛙」。見「井底之蛙」條。01.元.吳澂〈送何太虛北游序〉:「醯甕之雞,坎井之蛙,蓋不知甕外之天,井外之海為何如?」
冷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冷淡、不親近。唐.盧仝〈蕭二十三赴歙州婚期〉詩二首之一:「淮上客情殊冷落,蠻方春早客何如?」《二刻拍案驚奇》卷一四:「你向來有了心上人,把我冷落了多時。」
瑚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宗廟裡用來盛黍稷的禮器。《論語.公冶長》:「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璉也。』」
同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道而走,結伴而行。《詩經.邶風.北風》:「惠而好我,攜手同行。」《儒林外史》第三九回:「既然如此,我也是投軍去的,便和你同行,何如?」
子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子夏曰:「敢問《詩》云:『凱弟君子,民之父母』,何如斯可謂民之父母矣?」,體現了以哲理、政事解詩的思想。子夏至魏國西河(濟水、黃河間)講學,「如田子方、段干木、吳起、禽滑厘之屬,皆受業於子夏之倫」 (《史記•儒林列傳》),還做過崇尚儒學的魏文侯的老師。近人有以為子夏思想中具有「法家精神」,韓非子稱「儒分為八」不及子夏之儒,是因為將之視為法家(見郭沫若《十批判書》)。子夏思想既是早期儒家在三晉的發展,又是由儒入法的關鍵。子夏本人不是法家人物,但以子夏思想為核心的三晉儒家卻...
高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對人的敬詞。《後漢書.卷四○.班彪傳上》:「如蒙徵納,以輔高明。」《老殘遊記》第一回:「我們三個人要去殺他,恐怕只要送死,不會成事罷。高明以為何如?」
說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條陳意見及辦法的書簡。《老殘遊記》第三回:「至於其中曲折,亦非傾蓋之間所能盡的。容慢慢的做個說帖呈覽,何如?」
被褐懷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身穿粗布衣,而內懷寶玉。比喻賢能之士,隱藏其才能,不為人知。《老子》第七○章:「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懷玉。」《孔子家語.卷二.三恕》:「子路問於孔子曰:『有人於此,被褐而懷玉,何如?』子曰:『國無道,隱之可也;國有道,則袞冕而執玉。』」也作「被褐懷金」。
背道而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背道而馳」。見「背道而馳」條。01.明.歸有光《震川先生集.別集.卷一.應制論.史稱安隗素行何如》:「蹈道而行之,謂之君子;背道而行之,謂之小人。」
千載一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君曰:「所道攻燕,非齊則魏。魏、齊新怨楚,楚君雖欲攻燕,將道何哉?」對曰:「請令魏王可。」君曰:「何如?」對曰:「臣請到魏,而使所以信之。」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晉.袁宏《後漢紀.卷二二》、《晉書.卷八○.王羲之列傳》。 (2) 北兵:向北出兵。 (3) 德:施恩。 (4) 踐:滅除。 (5) 身封:所受的封賞。〔參考資料〕 ■晉.袁宏《後漢記.卷二二》夫人生合天地之道,感於事動性之用也,故動用萬方,參差百品,莫不順乎道,本乎情性者也。是以為道者,清淨無為,少思少欲,沖其心而守之,雖爵以萬乘,養以天下,不榮也;為德者,言而不華,默而有信,推誠而行之,不愧於鬼神,而況於天下乎...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