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504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俯下、低下。《晏子春秋.內篇.諫下》:「公曰:『昔仲父之霸何如?』晏子抑首而不對。」《漢書.卷四三.叔孫通傳》:「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壽。」
紙上談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今括一旦為將,東向而朝,軍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藏於家,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買之。王以為何如其父?父子異心,願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決矣。」括母因曰:「王終遣之,即有如不稱,妾得無隨坐乎?」王許諾。趙括既代廉頗,悉更約束,易置軍吏。秦將白起聞之,縱奇兵,詳敗走,而絕其糧道,分斷其軍為二,士卒離心。四十餘日,軍餓,趙括出銳卒自博戰,秦軍射殺趙括。括軍敗,數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阬之。 〔注解〕 (1) 秦:戰國時秦國。戰國時七雄之一。約今甘肅省天水縣。莊公時徙居大丘,今之陝西省興平縣東南的槐里城。秦王政二十六年 統一天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 (2) 趙:戰國...
玩世不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莊重、不嚴謹的生活態度。《聊齋志異.卷七.顛道人》:「予鄉殷生文屏,畢司農之妹夫也,為人玩世不恭。」《孽海花》第七回:「與其被人出手,見快仇家,何如老老實實,自行檢舉,倒還落個玩世不恭,不失名士的體統。」也作「玩世不羈」。
不遺餘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策.趙策三》秦攻趙於長平,大破之,引兵而歸。因使人索六城於趙而講。趙計未定。樓緩新從秦來,趙王與樓緩計之曰:「與秦城何如?不與何如?」樓緩辭讓曰:「此非人臣之所能知也。」王曰:「雖然,試言公之私。」樓緩曰:「……今臣新從秦來,而言勿與,則非計也;言與之,則恐王以臣之為秦也。故不敢對。使臣得為王計之,不如予之。」王曰:「諾。」虞卿聞之,入見王,王以樓緩言告之。虞卿曰:「此飾說也。」秦既解邯鄲之圍,而趙王入朝,使趙郝約事於秦,割六縣而講。王曰:「何謂也?」虞卿曰:「秦之攻趙也,倦而歸乎?王以其力尚能進,愛王而不攻乎?」王曰:「秦1>之攻我也,不遺餘力矣,必以倦而歸也。」虞卿曰:「秦以其力攻其...
尾大不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左傳.昭公十一年》楚子城陳、蔡,不羹。使弃疾為蔡公。王問於申無宇曰:「弃疾在蔡何如?」對曰:「擇子莫如父,擇臣莫如君。鄭莊公城櫟而寘子元焉,使昭公不立;齊桓公城穀而寘管仲焉,至于今賴之。臣聞五大不在邊,五細不在庭,親不在外,羈不在內。今弃疾在外,鄭丹在內,君其少戒。」王曰:「國有大城何如?」對曰:「鄭京櫟實殺曼伯,宋蕭、亳實殺子游,齊渠丘實殺無知,衛蒲、戚實出獻公。若由是觀之,則害於國。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到底、終於。如:「有志者事竟成。」唐.李詢〈贈織錦人〉詩:「札札機聲曉復晡,眼穿力盡竟何如!」
摧枯拉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宋史.卷二五八.曹彬列傳》:「太宗曰:『今吾欲北征,卿以為何如?』彬曰:『以國家兵甲精銳,翦太原之孤壘,如摧枯拉朽爾,何為而不可?』」
井底之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井底之蛙」條。 01.元.吳澂〈送何太虛北游序〉:「醯甕之雞,坎井之蛙,蓋不知甕外之天,井外之海為何如?」
食言而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魯大夫孟武伯常失信於魯哀公。在一次宴會中,孟武伯問哀公的寵臣郭重為何如此肥胖,哀公藉機諷刺說:「是食言多矣,能無肥乎?」典出《左傳.哀公二十五年》。後用以比喻言而無信,說話不守信用。明.李開光〈水風臥吟樓記〉:「此予事而掛客懷,何也?不以食言而肥,不因苦吟而瘦,試以數語為記,請覽而教正之如何?」
唾手可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大的高樓之內。他又在堡壘之中儲存了三百萬斛的米糧,打算休養生息,直到天下大勢底定。有人問公孫瓚為何如此時,他回答說:「當初我以為平定天下,唾掌可決。從今日的形勢看來,並非如此。不妨暫時退守,以待時機。」可惜公孫瓚消極守成的想法,反而讓他忘記了進取之心,加上他親近小人,無法任用賢能,為了積存錢糧而橫征暴斂,失去民心,終至敗亡。後來「唾手可得」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事物很容易得到。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