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6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46.260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焚書坑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漢.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 2.語譯用以指統治者對文化和知識份子的摧殘 3.故事內容秦始皇憎惡儒生引用詩書來反對秦的法律,於是焚毀詩書,坑殺儒生,對中國文化帶來極大的摧殘。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焚典坑儒 相反詞獨尊儒術 5.例句秦始皇焚書坑儒,毀壞了大量的珍貴的文學典籍
恣心所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隨心所欲」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隨心所欲」原作「從心所欲」,見於儒家的重要典籍《論語》一書中。《論語》是一部語錄體散文,記述了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其弟子自相問答的言語,由孔門後學記錄而成,為儒家思想所依據的經典。〈為政〉篇中孔子自述生平修養進程,他說:「我十五歲時立志向學,三十歲時自立於社會而有所成就,四十歲時能明瞭事理而無所迷惑,五十歲時明白了天地萬物生成運行的自然法則,六十歲時能聆聽並了解他人話中的真義,七十歲時則能完全順從自己的心意做事,而且不會踰越法度。」由孔子這段話可以得知,當人修養到極致,萬事萬物的道理了然於胸,自身的行為會自然而然地容入天地運行的法則,而不會有所違...
洞天福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洞天」及「福地」原是道教中用來指神仙真人所居住的地方,多位於名山勝景中。在一些道教典籍裡,我們可以見到這方面的記載,如宋代張君房的《雲笈七籤》,便羅列了所謂的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及七十二福地。其實早在唐代李冲昭的《南嶽小錄.敘嶽》,也提及了南嶽衡山中的洞天福地,文云:「復有神仙聖境曰朱陵洞,洞天也。」又云:「青玉壇、洞靈源、光天壇,悉是福地。」李冲昭是個求道者,他為尋訪神仙靈跡,故深入南嶽衡山之中,然後將觀察訪談所得事跡記錄下來,即成《南嶽小錄》。他書中提及的幾處洞天福地,後來在張君房的《雲笈七籤》中亦可見。至於這些洞天福地究竟是否曾有神仙居住?李冲昭則說:「唯求古來舊記,希窮勝異之事,莫...
注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解釋字句意義的文字。[例]現代人閱讀古代典籍,需藉助注解才能通曉文義。
施教因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因材施教」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孔子晚年回到了魯國,致力於古代典籍的整理,並從事教育工作,不但開平民教育之先河,也成為歷史上最偉大的教育家。他有許多創新的教育觀,其中「因材施教」的主張對後世影響至鉅。例如《論語.為政》中記載了子游、子夏曾分別向孔子請教孝道,孔子給了兩人不同的答案。子游雖能奉養父母,但少了敬,所以孔子回答時,強調了「敬」的重要。子夏在侍親態度欠佳,所以孔子強調愉悅容色的重要。也就是說兩人雖然問了一樣的問題,但孔子針對個別欠缺的部分作回應,所以會有不同的答案。另外,在〈雍也〉篇中孔子直接提出「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這也說明了應依循個別的不同資...
文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典籍和熟知文化掌故的賢人。《論語.八佾》:「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宋.朱熹.集注:「文,典籍也。獻,賢也。」後專指具歷史價值的典籍資料。
顧炎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史記》和孫吳兵法等書,十分關心時事。后來參加科舉,沒有考中,就幹脆下決心放棄科舉,通讀歷代歷史典籍,研究全國各地的地方志和歷代名人奏章,開始編寫一本重要的歷史地理著作《天下郡國利病書》。正當他用心治學的時候,明朝滅亡,清兵南下,江南各地人民都組織抗清斗爭,顧炎武和他的兩位好友也參加了保衛昆山的戰斗。昆山軍民跟清軍激戰二十一天后,因為兵力懸殊,終于失敗。昆山城陷落的時候,顧炎武的生母被清兵斫斷了右臂:撫養他成長的嬸母(也是他的繼母),聽到清兵攻破常熟,就絕食自殺,臨死時囑咐顧炎武說:"我雖然是個女子,以身殉國也是理所...
拋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丟棄,扔掉不要。如:「拋棄式隱形眼鏡。」《三國演義》第一三回:「百官宮人,符冊典籍,一應御用之物,盡皆拋棄。」
萬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萬分之一。形容極微小。《後漢書.卷五七.杜欒劉李劉謝列傳.劉瑜》:「故太尉楊秉知臣竊闚典籍,猥見顯舉,誠冀臣愚直,有補萬一。」《紅樓夢》第一七、一八回:「今上啟天地生物之大德,垂古今未有之曠恩,雖肝腦塗地,臣子豈能得報於萬一。」
一步一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典籍。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 (3) 奔逸絕塵:奔走的速度極快,比喻才能傑出。見「奔逸絕塵」。 (4) 瞠:音ㄔㄥ,張目直視的樣子。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