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7.473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徐志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還有貼身丫鬟,這些巨額花費使志摩入不敷支。應胡適的邀請,徐志摩兼教於北大,為了貼補家用,常在上海、南京、北京間往返,同時在光華大學、東吳大學法學院、大夏大學三所大學講課,課餘還得趕寫詩文,以賺取稿費。一月所獲,至少也有1000多元(當時一個圖書館管理員的月薪約5元),但仍不敷陸小曼的揮霍。沉溺於跳舞、打牌、票戲等夜生活的小曼每天天亮才上床,睡到下午兩點才起身。1931年11月19日,因林徽音要在北京協和禮堂為外國使節演講中國建築藝術,徐志摩欲前去捧場,於早八時搭乘中國航空公司「濟南號」郵政飛機由
土木堡之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虜,王振及其他重臣戰死,此及「土木堡之變」(1449年)。消息傳至北京,朝廷為之大亂,其中有主張遷都南京者。名臣于謙力排眾議,主張堅守北京,並擁立英宗之弟郕王為帝(景宗),以加強北京防備。也先率軍攻入北京,為于謙所阻,乃欲利用英宗訂立有利於己方的合約,沒有成功。瓦刺內部的對立日趨激烈。也先無條件放回英宗。英宗回到北京之後,被幽禁於城內的南宮。英宗和景宗之間,感情不睦,景宗病體日衰,將軍石亨、廷臣徐有貞和宦官曹吉祥等人,乃趁機發動政變,英宗復位,改年號為「天順」,時在1457年7月。此即所謂「奪門之變」。景宗隨即去世,首位...
子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古代稱唱戲的演員。元.白樸《梧桐雨.楔子》:「高力士,你快傳旨排宴,梨園子弟奏樂,寡人消遣咱。」《醒世恆言.卷二○.張廷秀逃生救父》:「我們紹興孫尚書府中子弟,到南京去做生意。」
張愛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教,在上海開摩希甸珠寶店。母親是天津人,為了與青年印僑結婚跟家裡決裂,多年不來往。炎櫻的大姨媽住在南京,我到他們家去過,也就是個典型的守舊的北方人家。炎櫻進上海的英國學校,任prefect,校方指派的學生長,品學兼優外還要人緣好,能服眾。我們回到上海進聖約翰大學,她讀到畢業,我半工半讀體力不支,入不敷出又相差過遠,隨即輟學,賣文為生。」[編輯] 參考資料• 蘇林,2004年1月6日,《張愛玲傳奇》,《聯合報》1. ^ 張愛玲手稿見物如見人港大展覽手稿遺物,明報,2007年10月16日,A26 生活版.於2009年11月...
慘無人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狠毒殘酷,滅絕人性。如:「當年日軍侵占南京時,虜掠淫殺,真是慘無人道。」
李春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江李春生自稱」。(註1)李春生的父親以渡船為業,家境貧寒使得李春生不得不中輟私塾學業幫忙家計。住在因南京條約開放而浸染歐美文化的廈門,李春生在14歲時跟著父親信奉基督教,此後基督教義成為李春生重要的人生哲學,對他影響深遠。也由於與教會人士接觸頻繁,李春生說得一口流利的英語,對他往後遊歷各地、經商都發揮了作用。20歲的李春生在廈門英商怡記洋行擔任買辦,從事西洋貨物與茶葉貿易,後因太平天國危及廈門,透過老闆的推薦輾轉來到臺灣。(同註1) 臺灣經商咸豐5年(1866),李春生來到臺灣後,跟隨寶順洋行的杜德(John Dodd)...
沮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敗壞。漢.劉向《說苑.卷九.正諫》:「木梗謂土耦人曰:『子先土也,持子以為耦人,遇天大雨,水潦並至,子必沮壞。』」《明史.卷一六七.鄺埜傳》:「成祖在北京,或奏南京鈔法為豪民沮壞,帝遺埜廉視。」
歸有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506~1571)明朝江蘇崑山人。字熙甫,嘉靖進士,官至南京太僕丞,卒於官。工古文及經術,為明代名儒。曾居嘉定安亭江上,門人稱震川先生。著有《震川集》。
袁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籍簡介:袁枚(1716年-1797年),清代詩人,散文家。字子才,號簡齋,別號隨園老人,時稱隨園先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目錄1 生平經歷2 學術思想3 評價:4 相關故事:5 著作:6 作品: 生平經歷袁枚十二歲中秀才,乾隆四年中進士,選入翰林院。曾任溧水、江浦、沭陽等縣縣令。任江寧(今江蘇南京)縣令時,推行法制,不避權貴,頗有政績。年三十八即休官養親,不復為官,于江寧小倉山築“隨園”,收集書籍,創作詩文,悠閒度過五十年。他在給友人程晉芳的信中說:“我輩身逢盛世,非有大怪癖、大妄誕,當不受文人之厄。”晚年遊歷南方諸...
王陽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簡介2 生平3 影響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簡介王陽明本名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幼名雲,字伯安,號陽明子,諡文成,人稱王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人。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書法家兼軍事家、教育家,官至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亂等軍功而封爵新建伯,隆慶時追贈侯爵。王陽明是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釋、道三教,而且能夠統軍征戰,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因他曾在餘姚陽明洞天結廬,自號陽明子,故被學者稱為陽明先生,後世現在一般都稱他為王陽明,其學說世稱「陽明學...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