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做東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國哪有滿足的時候?等占領了鄭國作為東邊的疆界,勢必又要擴張它西邊的領土,到時晉國不損害秦國,還能從哪裡取得土地呢?」秦穆公聽了很高興,就和鄭國結盟,派了杞子、逢孫、楊孫在鄭國戍守,自己則撤軍回國了。後來「東道主」被用來泛指接待或宴請賓客的主人。
何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那邊、那裡、那處、哪裡
芝山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芝山岩在哪裡呢?1.1 交通路線2 芝山岩的環境2.1 芝山岩-化石2.1.1 化石一:貝類碎屑2.1.2 化石二:海膽的化石2.1.3 化石三:海生物的生痕化石2.2 芝山岩-特殊地質3 植物景觀4 六氏先生 芝山岩在哪裡呢?芝山岩位在台北市士林區。北邊有市立陽明醫院、雨農國小。東邊接仰德大道(往陽明山國家公園)的入口。南邊接雨農橋、雨農路,連接中正路、福林路。西邊有中正路、福林橋。 交通路線台北捷運公司淡水線:建議步行路線:中山北路五段...
頭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婦女頭上的裝飾物。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一折:「但你妹子哪裡人情去,穿的哪一套衣服,戴的哪一副頭面,替你妹子提領繫,整釵鐶。」《儒林外史》第二七回:「鮑廷璽請了兩日酒,又替太太贖了些頭面衣服。」
睡多夢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長夜中,反覆做著夢,無法安眠到天明。感慨自己已年長,卻仍一事無成,憂愁與日俱增。在這廣大的天地中,哪裡是我的容身之處呢?而你也已達壯年之時,仍然貧困一生,和我是相同的命運。這裡的「夜長夢反覆」是睡不著的意思,所以下句接「百瞑百到家」。後來的「夜長夢多」則多指時間拖久了,事情易生不利的變化。
魚得忘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得魚忘筌」之典源,提供參考。 《莊子.外物》荃1>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2>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3>。吾安4>得夫忘言之人而與之言哉! 〔注解〕 (1) 荃:音ㄑㄩㄢˊ,通「筌」。捕魚的竹器。 (2) 蹄:捕兔的器具。 (3) 得意而忘言:不拘泥於字句言辭,既得其意,則忘其言。見「得意忘言」。 (4) 安:何處、哪裡
楊佳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上輩子的足跡  墨水瓶裡的鮮血乾涸  筆為詩折腰,書為遲來的一雙手  在高架上自焚於塵埃  你去哪裡了呢  按下的琴鍵剛剛彈起  孤單的音還迴盪在顫抖的紙張  窗外的雨刮完了鬍子  你也許縮小了,飛走了,  像蒲公英,像散開的花的眼神  落在某個角落又變成含羞草  等待誰帶著潮濕的手指  一觸,世界倏地關閉  惟愛情打開了天窗  我悄悄立在你寫出來的小徑上  落葉,星星,一百萬種魔術的鳥  顏色和鳴聲還沒鏈結完成  你已經拉上命運的門  隱遁到鬧市之中 評價  佳嫻的詩多半會被歸類為情詩,詩裡瀰漫六合的情愫及大小尺度...
病在膏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病入膏肓」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春秋時晉國景公作夢,夢見惡鬼來向他討命,之後就生病了。病重時向秦國求良醫,於是秦桓公派醫生緩前來為景公治病。在緩還沒到達之前,景公夢見疾病化成兩個小孩,其中一個說:「緩是個良醫,我怕會受到傷害,要逃到哪裡才好?」另一個就說:「只要躲到心臟下、橫隔膜上的部位,他就奈何不了我們。」等緩到了晉國,診視過景公的病情,說:「病已經侵入心臟和橫隔膜之間的部位,不管服用藥物或是針灸,藥力都無法到達,所以這個病是治不好了。」果真,景公沒多久就過逝了。後來這個故事濃縮成「病入膏肓」,用來指人病重,無藥可救;亦用於比喻人、事已到無可挽回的程度。
皮毛之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決裂。如果這個根本問題不解決,而只答應賣糧食給秦國,就好比只有毛而沒有皮。現在皮都不存在了,毛附在哪裡呢?既然事已如此,不如乾脆糧食也不賣!” 解釋原指人們在解決事情時,事情的根本問題如果沒有解決,其他枝節問題便解決了 也是枉費心機。現多用來形容個人與團體,或是大小與小我之間的密切。 相似詞相互一存 相反詞大相逕庭 例句為人子女的,從出生到現在靠父母的拉拔長大,可說是皮毛之付,因此子女一定要好好孝順父母。 參考資料《商周出版》胸有成竹說成語
照樣葫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依樣畫葫蘆」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宋臣陶穀博學多識、文筆很好,擔任翰林院學士一職多年,一直期望能受到重用,可是幾次晉升為宰相的人,往往文筆不如他,名譽和聲望也都在他之下。他心裡很不平,於是要他的朋友在宋太祖面前推薦他,並認為自己在翰林院任職多年,為國家盡心盡力,應當升職。但宋太祖並不重視文學,認為翰林院學士所草擬的典章制度,只是拿前人的舊本來改動字句,就像俗話說的依照葫蘆的樣子畫葫蘆罷了,哪裡需要盡什麼力?陶穀知道後就在翰林院的壁上寫下一首詩,自嘲只能「依樣畫葫蘆」,不能有所作為。後來「依樣畫葫蘆」被用來比喻一味模仿,毫無創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