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78.1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嗈嗈:形容群鳥和鳴的聲音。《文選.孫綽.遊天台山賦》:「覿翔鸞之裔裔,聽鳴鳳之嗈嗈。」
擊鐘陳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達官貴人家擊鐘為號,列鼎而食。形容生活極為奢華。唐.崔尚〈唐天台山新桐柏觀頌序〉:「以為服冕乘軒者,寵惠吾身也。擊鐘陳鼎者,味爽人口也。」也作「擊鐘鼎食」。
八百羅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羅漢,阿羅漢的簡稱,參見「阿羅漢」條。八百羅漢指佛教四聖果中最高果位。清.朱彞尊《曝書亭集.卷五二.書五百羅漢名記後》:「按佛書,諾俱那與其徒八百眾居震旦國──五百居天台,三百居鴈宕──故梁克家三山志懷安大中寺有八百羅漢像。」
藤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藤編織而成的手杖。唐.杜甫〈路逢襄陽楊少府入城戲呈楊員外綰〉詩:「兼將老藤杖,扶汝醉初醒。」《儒林外史》第八回:「蘧太守也換了葛巾野服,拄著天臺藤杖,出來陪坐。」
慧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北朝一位高僧的法號。俗姓高,生卒年不詳。因閱讀《大智度論》中的「三智實在一心中得」,聯繫《中論》的因緣生法即是空、假、中的思想,而創立了一心三觀的禪法,奠立天台宗的基礎,所以天台宗在傳承上尊為二祖。
知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人名。(西元960~1020)北宋高僧,俗姓金,字約言,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幼年出家為僧,精研律典和天台宗教義。淳化二年(西元991)受請住持四明祥符寺,廣弘天台宗教法,學徒雲集。至道元年(西元995)移居保恩院。大中祥符六年(西元1013)創設念佛施戒會,結合僧俗萬餘人同修念佛、發菩提心。從唐會昌毀佛以來,天台宗漸趨衰微,至知禮天台宗始蔚然中興。著有《十不二門指要鈔》二卷、《四明十義書》二卷等傳世,著名弟子有尚賢、本如、梵臻等。
三因佛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天台宗所說的正因、了因、緣因三種佛性。正因佛性即眾生本有的真如,了因佛性即洞見真理的智慧,緣因佛性即資助生起智慧的善行。《宗鏡錄》卷八○:「雖說三因佛性,但是一性。」
法華文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妙法蓮華經文句的簡稱。十卷(或分二十卷),智顗講述,弟子灌頂筆錄。智顗依佛與眾生的關係、判教、本門和跡門、自己觀修的心得,四個層面解釋《法華經》。為天台三大部之一。
倒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物體倒映於水中。晉.孫綽〈遊天台山賦〉:「或倒景於重溟,或匿峰於千嶺。」
投刃皆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晉.孫綽〈遊天台山賦〉:「遊覽既周,體靜心閑。害馬已去,世事都捐。投刃皆虛,目牛無全。」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