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24.007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人際關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與人之間相處的關係。亦即人對他人的看法、想法、說法及彼此對待的態度和影響等。如:「他學識淵博,又熱心公益,所以人際關係良好。」
國立羅東高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位 確立技職體系基本核心價值,鼓勵學生取得技能證照,提升證照獲證率至80%以上,朝90%以上邁進。學識優先 奠定基礎 提升學生競爭力,重視基本學識能力提升;學生升讀技專校院90%;鼓勵學生取得英檢、資訊證照,充實自身國際及未來競爭力。社團志工服務 多元面向 推動社團服務護照,多元社團,並與社區結合,服務社區,全面提升學生社會服務和人際能力,為未來公民生活做好準備。發展體育 成效顯著 重視體育,教師組織有羽球隊、網球隊,學生有划船、棒球、網球、...
名實相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前兩人互相欣賞,惺惺相惜,怎麼會變成現在這樣呢?希望他們能重修舊好。曹操信中提到,孔融曾盛讚郗慮的學識,說他的學問是「名實相副」,和傳聞中的一樣好,絕不虛假。後來「名副其實」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名聲或名稱與實際相符合。
博學多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識廣博,才藝多方。《晉書.卷五二.列傳.郤詵》:「詵博學多才,瑰偉倜儻,不拘細行,州郡禮命並不應。」《三國演義》第二九回:「此人博學多才,事母至孝。」
茹古涵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學識淵博,通貫古今。唐.皇甫湜〈韓文公墓銘〉:「茹古涵今,無有端涯;渾渾灝灝,不可窺校。」
破竹之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勢如破竹」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晉書.卷三四.杜預列傳》載,杜預是西晉時的著名大將,他的學識淵博,時人稱為「杜武庫」。蜀漢滅亡之後,孫吳偏安江東。於是晉武帝派杜預為「鎮南大將軍」,統軍攻打東吳。戰事進展得很順利,短短數日就攻佔吳國許多城池,吳軍都督孫歆等人被俘。杜預想要趁勝追擊,但有官員表示反對。他們認為吳國立國已久,一下子很難攻下;而且南方正是雨季,容易河水氾濫,行軍不易;加上天氣炎熱,疫病容易流行。不如暫停進攻,等到冬天再說。但杜預舉出當年樂毅的濟西之戰為例,認為「我軍現在士氣旺盛,如果趁機伐吳,就像用刀劈開竹子一樣,只要劈開前面幾節,下面也會順著刀勢輕易地劈開了」。後來晉...
殫見洽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殫,盡。洽,遍。殫見洽聞指見聞廣博,學識豐富。《文選.班固.西都賦》:「元元本本,殫見洽聞。啟發篇章,校理秘文。」
真才實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真正的才能和學識。《隋唐演義》第三六回:「非朕要自家草詔,奈這些翰林官員,沒個真才實學的能當此任。」《文明小史》第四一回:「你說得外國話,懂得外國文,這是真才實學。」
取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狡詐巧妙的手段,避免遭遇困難而達到目的。[例]學識必須耐心積累,取巧的方式只會造成一知半解。
中國教育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達,書籍增多,民間可掌握的教育資料也開始增加,又因五代時戰亂四起,教育中斷,想學習的人一般都集中在有學識的學者的周圍,既而形成書院。由於當時有學識有威望的學者,比如朱熹、陸九淵都喜歡在書院講學,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書院式私學的威望。著名書院有石鼓書院、白鹿洞書院、嵩陽書院、嶽麓書院、應天府書院和茅山書院。 教育理論 這時期的學派代表都主張「可以為天下國家之用」的知識都可以拿來學習。王安石主張學以致用,為國家政治服務。范仲淹主張學以研究,為國家體制的...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