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33.077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弧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真細菌目弧菌科的一屬。革蘭氏陰性,兼性厭氧。藉尾端的一至三根鞭毛運動,呈弧狀,單獨或相連成螺旋狀;生活於水中或土壤中,有些有病原性。霍亂弧菌可引起霍亂,副溶血弧菌可致急性腸炎,鰻弧菌則可使鰻等魚類致病。
果寡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果糖和寡糖的合稱。係以蔗糖為原料,藉微生物產生的果糖,再經軟化酵素作用而製成的人工代糖。糖度低,適合糖尿病、高血壓患者食用。此外,亦可增加腸胃吸收能力,防止蛀牙,改善便祕。
厭氣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指在無自由氧氣分子存在的環境下才能生存的微生物。若存在於人體,會引起嚴重的感染症。現已開發出利用厭氣菌分解廢水中的有機物質,做為生存、繁殖的營養,並產生沼氣能源,可用來發電。也稱為「厭氧菌」。
根瘤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真細菌類根瘤菌科根瘤菌屬之一群微生物。能在豆科植物的根部形成一種球狀小瘤,即根瘤,可固定大氣中游離的氮氣,供植物利用。農業上利用根瘤菌拌種,可提高作物的產量。如:「大豆根瘤菌」。也稱為「共生性氮素固定細菌」。
活性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微生物製劑。為強化微生物的功能,以人工培養的方式,將活生生的菌體,依其特性,製成單一菌種或複合菌種的製劑,以求達到更大的用途處理效果。目前在食品製造、汙染防治、水質改善等方面均已逐漸使用。
抗菌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微生物所產生的化學物質,能抑制或殺死病菌,多用來治療感染症,常用的有青黴素、金黴素等。也稱為「抗生素」。
披衣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微生物。「衣原體」的別稱。參見「衣原體」條。
大腸桿菌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包括多種細菌。雖非病原菌,卻可作為公共衛生上,一種簡單而迅速的探查依據,食品微生物學上稱為「糞便汙染指數」。雖然食物不一定真受糞便汙染,但是食物受汙染是肯定的。微生物學家以為,凡能夠檢出大腸桿菌群的食品,就可能檢出病原菌。也稱為「大腸菌類」。
霍亂弧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微生物。弧狀,有一條鞭毛,寄生於腸道中,為引起霍亂的病原。潛伏期自數小時至二、三日。引起的病狀有劇烈的嘔吐、腹瀉。患者如失水過多,將導致死亡。
破傷風桿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全名為破傷風梭狀芽胞桿菌,屬革蘭氏陰性桿菌,易形成內孢子,為厭氧菌,存在於土壤或腸胃道。感染到破傷風的原因,通常是由沾有此菌的物品(如金屬銳器)對皮膚造成損傷(如切傷或穿刺傷),並同時將病原菌送至體內,較深的傷口會提供繁衍該細菌的厭氧性環境,從而激活細菌分泌出毒素,造成破傷風。臨床上明顯的症狀為痙攣。症狀通常在感染後3天至3週內發生,可能需要數個月康復,約10%的感染者會死亡。患者在感染可經過適當的接種破傷風疫苗來預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