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69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得寸進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得到一寸就是一寸,得到一尺就是一尺。指可掌握侵略所得的每一分土地。語本《戰國策.秦策三》。後用「得寸進尺」指得到一些利益,即想進而獲得更多利益。比喻貪得無厭。
△「得隴望蜀」
|
綱舉目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綱,網的大繩。目,網的孔眼。綱舉目張比喻若能掌握事物的要領,則細節自能順理而成。後亦比喻條理分明。[例]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新公司的內部規劃已經綱舉目張了。
|
名不副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中,王莽為了篡奪漢室,所以千方百計地為自己鋪路。他任宰衡、太傅、大司馬,先掌握朝中的實權。但是有實權,而無名義,容易遭人非議。所以他上書太后,認為自己身為宰相,統領朝廷百官,卻沒有象徵身分的印信,顯得名實不副,因此請太后授他宰相印章,這樣才能名副其實。後來「名不副實」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空有虛名,不合實際。出現「名不副實」的書證如三國魏.劉劭《人物志.效難》:「中情之人,名不副實,用之有效,故名由眾退,而實從事章。」
|
周哈里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練或學習後獲得的知識與技能,或是在特定的情境中才展現的才幹。 結論「周哈里窗」的概念是期待個人能清楚掌握自己的四個部份,並透過自我覺察和他人回饋的方式使「開放我」越來越大,其餘三部份則漸漸縮小。充分地認識自我,方能面對生活中的一切課題。(註二、註三)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周哈里窗英文關鍵字:Johari window相關教學資源(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https://isp.moe.edu.tw/resources/search_content.jsp?rno=1634068 參考文獻註一:Pawpaw Poroduc...
|
依樣畫葫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太祖:趙匡胤(西元927∼976),宋朝開國君主,涿州人。後周時任殿前都點檢,領宋州歸德軍節度使,掌握兵權。後發動陳橋兵變,即帝位,國號宋,結束五代擾攘的局面。天下既定,務農興學,慎刑薄斂,與百姓休息,但過度重文輕武、偏重防內,造成宋朝長期的積弱不振。在位十六年,廟號太祖。
(3) 翰林:職官名。唐宋為內庭供奉之官,方技、雜流,亦待詔翰林。
(4) 葫蘆:植物名。葫蘆科葫蘆屬,一年生蔓草。以其果實狀似壺及蘆,故稱為「壺蘆」。全株有毛。莖細長,以卷鬚絡於他物;葉掌狀淺裂、具齒、互生;花單性、同株、色白而有綠線,萼漏斗。瓜果粗長,初生有細毛,成熟後,皮面光滑。可供食用及藥用。
(5) 玉堂...
|
生龍活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朱熹是南宋的理學家,《朱子語類》這本書記載他與門人弟子間的對話。其卷九五收錄了學生與他討論北宋理學家程顥的一篇文章〈定性書〉,這是程顥在鄠縣作官時,回覆給當代鴻儒張載的一封信,討論「定性」的問題。朱熹告訴學生,所謂定性就是定心,學習任何事都要先將心定下來,心若有紛擾,任何方法都無法學得好,這就是《大學》裡所說的「知止而後有定」。不然有如果像龍虎般的活力,更是難以掌握。後來「生龍活虎」就被用來比喻活潑勇猛,生氣勃勃。
|
實作評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量強調與教學活動的密切關聯,評量不僅是針對學生片段知識精熟的給分,還要去記錄學生解決問題的詳細步驟,掌握學生推理運作的發展。優點是能顧及到學生整體發展的表現,評量方式亦活潑化、動態化、多樣化與公開化。
|
瞭如指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能說出禘禮的確實情況,那他就是個知禮的人,如此,則對於治理天下的方法,就像對自己手掌般清楚而且易於掌握。後來「暸如指掌」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對事情的狀況了解得非常清楚。
|
秉燭夜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秉,持拿。秉燭夜遊,指拿著燭光將黑夜也當白天來利用。指一種人生苦短,要及時掌握、及時行樂的生活態度。[例]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
|
諸葛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四年(226),兩人關係還比較好,諸葛亮在與孟達的信中環稱讚李嚴。但不久,李嚴寫信給諸葛亮,建議利用掌握朝政大權的便利,像曹操那樣進爵封王,接受「九錫」,這樣他也能撈到若干好處。諸葛亮對此非常生氣,在回信中狠狠批評了李嚴一通。不久,諸葛亮在即將伐魏前,調李嚴帶他所轄的二萬軍隊來鎮守漢中。李嚴卻討價還價,要諸葛亮從益州東部劃出五郡設立江州,讓他當江州刺史,致使調動未成。諸葛亮以大局為重,也就妥協了;建興七年,陳震在出使東吳前,專門找諸葛亮匯報李嚴的巧詐問題,特別談到李嚴早年在家鄉為官時的一些劣跡,但沒引起諸葛亮的足夠重視。...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