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龍潭虎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龍潛居的深潭,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凶險之地或英雄聚集之處。元.王實甫《麗春堂》第三折:「閒對著綠樹青山,消遣我煩心倦目,潛入那水國漁鄉,早跳出龍潭虎窟。」《初刻拍案驚奇》卷一:「荒涼徑界,無非些兔跡狐蹤;坦迤土壤,料不是龍潭虎窟。」也作「龍潭虎穴」、「虎穴龍潭」、「虎窟龍潭」。
如繭自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存在的,不必靠外在修練的,就像沒生病的人何必吃藥呢?在另外一篇〈事理不二頌〉中,誌公和尚也說:「一切無非佛事,何須攝念坐禪?」意思也是一樣。在〈菩提煩惱不二頌〉中更明白地說:「大道祇在目前,迷倒愚人不了。」佛就在眼前,迷糊的人們不了解,用盡心機往外去尋找,那倒真像是蠶吐絲為繭,把自己越綑越緊,離佛的境界也就越來越遠了。後來「作繭自縛」這句成語或即從這裡演變出來。出現「作繭自縛」這句成語的文獻如:《浮生六記.卷六.養生記逍》:「又讀〈逍遙遊〉,而悟養生之要,惟在閒放不拘,怡適自得而已。始悔前此之一段痴情,得勿作繭自縛矣乎!」
三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夏、商、周三朝。《禮記.表記》:「昔三代明王,皆事天地之神明。」明.陳繼儒《李公子傳》:「已命更席,則陶觴瓦鼎,無非三代物,最近者亦秦漢銅器。」也稱為「三后」。
流連忘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流連忘返」之典源,提供參考。 《孟子.梁惠王下》昔者齊景公問於晏子曰:「吾欲觀於轉附朝儛,遵海而南,放於琅邪。吾何脩而可以比於先王觀也?」晏子對曰﹕「善哉問也!天子適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諸侯朝於天子曰述職,述職者,述所職也。無非事者。春省耕而補不足,秋省斂而助不給。夏諺曰﹕『吾王不遊,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遊一豫,為諸侯度。 今也不然,師行而糧食,飢者弗食,勞者弗息。睊睊胥讒,民乃作慝。方命虐民,飲食若流。流連荒亡,為諸侯憂。從流下1>而忘反謂之『流』,從流上2>而忘反謂之『連』,從獸無厭3>謂之『荒』,樂酒無厭4>謂之『亡』。先王無流連之樂,荒亡之行。惟君所...
蜂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像蜜蜂成群而起。《三國演義》第九三回:「盜賊蜂起,奸雄鷹揚,社稷有累卵之危,生靈有倒懸之急。」《紅樓夢》第一回:「偏值近年水旱不收,鼠盜蜂起,無非搶田奪地,民不安生,因此官兵剿捕,難以安身。」
時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應時的鮮味。《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一:「買些東西,無非是雞鵝魚肉,時鮮果子點心回來。」《儒林外史》第二四回:「總有一個地方懸著燈籠賣茶,插著時鮮花朵,烹著上好的雨水。」
賢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智兼備,術德兼修的人。《大宋宣和遺事.元集》:「致平端自親賢哲,稔亂無非近佞臣。」《儒林外史》第四七回:「身離惡俗,門牆又見儒修;客到名邦,晉接不逢賢哲。」
金聖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金聖嘆 生平概略金聖嘆,原名采,字若采,活在明清之交,明代亡後,更名為人瑞,字聖嘆。他的性情怪誕,狂放不羈,善作詩,尤喜評點小說戲曲,如其評離騷、南華、史記、杜詩、西廂、水滸為六大才子書,別有獨到之見。而在評點小說上,金聖嘆特別推尊水滸傳,認為:「別一部書,看過一遍即休。獨有水滸傳,只是看不厭,無非為他把一百八個人性格,都寫出來。」對於這之中的論述,能深層地分析藝術特點,後人經常引用。 參見維基百科:金聖嘆
游刃餘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問:「你是怎麼辦到的?」庖丁說他所喜歡的是「道」,已經比技巧更進了一步。剛開始解牛的時候,眼睛所看的無非就是頭牛,根本無從下手。三年之後,才有所領略,眼睛已能看到牛的筋骨結構。到了現在,已可以不藉用目視,純粹運用精神感覺來動刀了。循著牛體天然的組織結構,削劈筋骨間的空隙,然後把刀子引向骨節的孔穴,牛就分卸完成了。在這個過程中,連牛體脈絡相連以及筋骨結合的地方都未曾觸及,更不用說會去傷到大骨頭了。一般好一點的廚子,每年要換一把刀,因為他用切割的方式來解牛;普通一點的廚子,每月要換一把刀,因為他用硬砍的方式來解牛。以硬踫硬,刀刃當然容易受損。我這把刀已經使用了十九年,分卸過幾千頭牛,卻仍然像剛磨利...
無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無非、不外。《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小生慣誦經史,教導鄉里徒弟,無過是教他學習個孝、弟、忠、信的道理,識認得個三綱五常。」元.楊立齋〈哨遍.世事摶沙嚼蠟套.六煞〉:「五代史止是談些更變,三國志無過說些戰伐。」也作「無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