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8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0.192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額手稱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周列國志.第三七回》話說晉文公在王城,誅了呂省郤芮,向秦穆公再拜稱謝。因以親迎夫人之禮,請逆懷嬴歸國。穆公曰:「弱女已失身子圉,恐不敢辱君之宗廟,得備嬪嬙之數足矣。」文公曰:「秦晉世好,非此不足以主宗祀。其勿辭!且重耳之出,國人莫知,今以大婚為名,不亦美乎?」穆公大喜,乃邀文公復至雍都,盛飾輜軿,以懷嬴等五人歸之。又親送其女,至於河上,以精兵三千護送,謂之「紀綱之僕」。──今人稱管家為紀綱,蓋始於此。文公同懷嬴等濟河,趙衰諸臣,早備法駕於河口,迎接夫婦升車。百官扈從,旌旗蔽日,鼓樂喧天,好不鬧熱!昔時宮中夜遁,如入土之龜,縮頭縮尾;今番河上榮歸,如出岡之鳳,雙宿雙飛。正所謂「彼一時,此...
物以類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指性質相近的東西常聚集在一起。語本《易經.繫辭上》:「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後多比喻壞人互相勾結。《醒世恆言.卷一七.張孝基陳留認》:「自古道:『物以類聚』。過遷性喜游蕩,就有一班浮浪子弟引誘打合。」
移樽就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兒女英雄傳》第三七回:「因惦著晚飯,是母、岳母移樽就教給父母賀喜,他夫妻三個也不及長談,便各各脫去禮服,換上衣裳,仍到上房來伺候。」
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豈、難道。表反問的語氣。宋.文同〈可笑口號七章之一〉:「若無書籍兼圖畫,便不教人白髮生?」《董西廂》卷八:「姑做親,便不敗壞風俗?」
明眸皓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明.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一七.哨遍》:「虧心事儘意為,不義財儘力掊,那裡問親弟兄、親姊妹、親姑。只待要春風金谷驕王凱,一任教夜雨新豐困馬周。無親舊,只知敬明眸皓齒,不想共肥馬輕裘。」
義不容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醒世恆言.卷一七.張考基陳留認》:「承姑丈高誼,小婿義不容辭。但全歸之,其心何安!依老夫愚見,各受其半,庶不過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消息。如:「口風」、「通風報信」、「聞風而來」。《水滸傳》第四九回:「顧大嫂道:『伯伯,你的樂阿透風與我們了。』」
不共戴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9.《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回:「在老婆眼前又不便把大爺待自己的情形說出,更不敢露出忿恨之色。那心中卻把大爺恨的猶如不共戴天一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假設、如果。《詩經.鄘風.牆有茨》:「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醜也。」《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所不與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謂。用以尊稱母。《集韻.去聲.沁韻》:「妗,俗謂母曰妗。」。《聊齋志異.卷一.賈兒》:「妗詰母疾,答云:『連朝稍可……。』」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